“草都把豆子吃了。”昨天回家,老爸不浓不谈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太忙了,没空管。
我想,这不是很好的机会吗,带着小儿去体验一下生活。拿上薅锄出发了。
到地里一看,果然,真是吃了一惊!草长的和豆苗一样高,密密实实的,只要有空间的地方都有草,即使空间狭小,挤也要挤着。再仔细一看,我的天哪,这草们可是占用空间的高手:有刚吐芽的,有寸长的,有尺长的甚至比豆苗还高的;有匍匐在地面的,有直立的,有盘旋的,有缠绕的;有圆形叶子的,有细长形叶子的,有椭圆形叶子的;有开了花的,有没开花的;有长了草籽的,有没长草籽的,真是应有尽有,每一寸空间都不得闲,被草扒拉的精光,豆苗被挤在夹缝中,若不是叶子显得阔大,和草们略有不同,再明眼儿的人怕是也难分辨!
我不由得想起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来,这画面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该从哪下手呢?只能顺着豆苗叶子往根上找,用薅锄锄土把草根铲除,这样才能清理干净。锄一部分,清理一部分,一会儿,亮堂堂的一片土地出来了,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只剩了豆苗。
可是,因为草太多,用力大了,开始觉得胳膊酸疼,气喘吁吁,头上大汗淋漓,面红耳赤,有种想喘不上气来的感觉。稍微缓一下,继续“战斗”。这一仗够艰苦!
锄着锄着,我发现了一个窍门儿:一手用力拔,一手除根,两手配合,又快又省劲儿。这才想起,多年没干过农活,都忘记了该怎样做了,经过实践才又悟到巧妙的方法。真是“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啊!
心情突然欢快了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