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多看优秀文章,不仅要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还要认真分析作者是怎么写的,琢磨其构思表达手法,顺便积累词汇、例子和金句。
思考:
1、理解
理解,我认为这里是含有双重意思,一方面是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另外一方面是自己的解读能力。没有深入去看,过几天再回想,可能也忘记的差不多了。而当你尝试去解读的时候,你又会讲不出个所以然。
如何去更好地理解?在初期,我想,反复去阅读,应该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遇到确实无法读懂的地方,可以网上查阅,也可以等过段时间再读。
2、分析
有些文章,读了之后,会在大脑中有一种感觉:这篇文章中心明确,条理分明,论点突出、论据充足、案例有特色等。那这种感觉更多来源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是案例和观点达成完美结合时,才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感。
文章如何去写的?开头怎么吸引用户往下看?中间的三个观点,如何去论证?为什么这些案例可以更好的证明论点,案例的呈现用简短的故事展开,为什么会更有吸引力?金句的恰如其分的引用,为什么会让你印象深刻? 段与段之间的连贯,为何并不容易?
不仅是写作输出部分,分析同样可以应用到工作中,比如,我们也要学会分析,比如某个团队有好的业绩,那就要分析:为什么他们团队可以取得这样的效果?他们的关键举措在哪里?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点又在哪里?
县分公司新来了一位总监,虽说刚上任,适应力却超强。除了销售突出外,还有超强的沟通力和执行力。前面安排的事情,后面就做好了,没有任何拖延。后来得知她前期就有很多积累,从事过多种类型的工种。
3、积累
好词好句,有没有考虑抄下来,或者背下来呢?如果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偶尔,我还会记得自己曾经熟记的几首古诗,有时候还会不由自主念上几句。越是把它记起,反而越是不容易忘记。
孩子之前不会跳绳,可是跳着,不停地练习,现在的他,一分钟可以跳200下。想想,这也是持续积累的过程啊。
从不会到会,这个过程注定是不快乐的。接受自己的笨拙,尽快度过这个时期,挺好的。
写在后面的话
一句话,会让你联想到很多内容。也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