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在忙碌的女士,您好!请原谅一个陌生人的来信!至于我为什么会给你写信?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唯一还算明了的是我此时的心理感受与其变化趋势!
我不知道你是否会有类似的感受,就是每当你来到一个不太熟悉的空间,遇到一些不太熟悉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排斥。无论你来到的是哪里,也无论对方是谁?总之就是互相“嫌弃”的样子,当然我是很享受坐在你旁边的!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又会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但又为了可笑的“自尊”而彼此之间保持绝对沉默!我所说的“沉默”绝不是鸦雀无声的寂静,而是“井水不犯河水”的距离保持。虽说距离产生美吧,但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现在坐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此生唯一的邂逅!这样想起来竟有点莫名的不舍与遗憾,中间还夹杂着一丝恐惧。
至于具体的原因,心理学家或许也解释不了,我自然就更不知道了。当然每天都会有这样的“唯一邂逅”上演,我们早就见怪不怪了!而更可怕的是,我们几乎从没有想了解彼此的想法与耐心,可能只知道对方是最高级的灵长类动物——人类!
如果还非要找出多一点的了解的话,可能就是它的性别了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试问那样的情景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记得有个学者说我们人的一生最多只能有150个经常联系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150是最高上限,很少有人能真正达到!而对于大部分人可能只有这最高上限的十分之一吧?!
而要是对于俞伯牙与钟子期那样的一生只为得一知己足矣的心态,有人可能就会洋洋得意起来了吧?对此我应该说明一下知己和朋友的区别,就算你有150个贴心朋友整日在你身边狂欢,时间一久也难免会有失落与孤独感,因为那不是知己,只是朋友而已,尽管还是贴心朋友。
所谓知己,不是另外一个你,而是和你灵魂契合的肉体存在,当然在这个肉体下也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灵魂,当它的灵魂与肉体分离时,你也应该是它的灵魂的依附之所!总之彼此总能心有灵犀地感受到对方的想法,并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表达出来,而让对方有时也感到大吃一惊的感同身受!这应该就是真正的知己了吧?!(“它”指代“他”或“她”。)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潇洒快意,也绝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令人艳羡的!可是要想像“高山流水”那样遇知音也绝非易事,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
而我们要如此几乎不可能,因为连我们的很多朋友都是被选择的,无非是同班同学或同事邻居,亲戚家的子嗣等等。所以本就很难找到的知己,在这样狭窄的范围內几乎绝无找到的可能!其实我们本可以扩大范围的,但我们都是懦夫,我们都放弃了……尽管如此,我们在邂逅后就要转身离去时,总免会有一丝不舍甚至有时还会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悔恨!
所以我写下了这封信,可惜你永远也不会收到了,因为你已经悄然离开了,而我还在写着这不可原谅的的遗憾!人生就是如此吗?可能人生就是如此吧!
我们因为沉默保持的距离可能要靠千年的修善拉近了!自我安慰一下吧,因为至少还有一个期限,虽然那时已经物是人非了……
分享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