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录于《我与地坛·墙下短记》
一段生命之轻,威胁了生命全面之重,惶茫往灵魂里渗透:是不是生命的所有段落都会落此下场啊?人的根本恐惧就在这个“轻”字上,比如歧视和漠视,比如嘲笑,比如穷人手里作废的股票,比如失恋和死亡。轻,最是可怕。
要求意义就是要求生命的重量。各种重量。各种重量在撞墙之时被真正测量。但很多重量,在死神的秤盘上还是轻,秤砣平衡在荒诞的准星上。因而得有一种重量,你愿意为之生也愿意为之死,愿意为之累,愿意在它的引力下耗尽性命。不是强言不悔,是清醒地从命。神圣是上帝对心魂的测量,是心魂被确认的重量。死亡光临时有一个仪式,灰和土都好,看往日轻轻地蒸发,但能听见,有什么东西沉沉地还在。不期还在现实中,只望还在美丽的位置上。
思考:
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我学生时代看过好几遍。但我一直没有看懂。
那时候我还太年轻,年轻地不曾真正体会过人生,自然不知道什么是生命之轻。前段时间听了段这本小说的有声书,有了一些新的理解,这种生命之轻是空虚、是恐惧、是欲望、是生命存在之初永恒的孤寂。这种轻我们真的无法承受。
而我们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也就是想让我们的生命紧紧扎根在大地上。而往往我们给自己赋予的意义越重大,我们活着才会有生生不息的动力。而动力越足,越能抵御生命之轻。
记得以前听过一个法师讲佛学,为什么有的人为了保证家人有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工作后期会迷茫和动力不足?因为他的这种动力算是一种短期目标,当他赚够钱的时候,他会开始失去动力。这是有目标的苦,当目标实现时,意义会消失,人会陷入一种新的迷茫里。
我有个朋友就跟我说过这样的事,她大学的时候的目标是考研,读心理学。后来如愿考上了南师大的心理学专业,但是她在临毕业的时候又陷入新的迷茫,以后要做什么工作?她实习的时候从产品经理到运营换过好几份工作,也是在一点点试,去找到自己新的目标。
这也是为什么史铁生说“得有一种重量,你愿意为之生也愿意为之死,愿意为之累,愿意在它的引力下耗尽性命。不是强言不悔,是清醒地从命。”的原因吧。人需要给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更深远的意义,才能防止自己陷入更深的虚无里。比如佛家的“普度众生”就算时一种更深远的意义,足以为之奉献一辈子或者几辈子。
而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大概会经常陷入确立目标——目标达成——意义消失——陷入迷茫的循环里吧。所以我们的生命之重又是什么?希望我们可以找到它。
#素材#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