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姜论劳逸》出自《国语·鲁语下》,说的是公父文伯反对自己的母亲敬姜纺绩,于是母亲就此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了一番大道理,警惕儿子要杜绝“淫心舍力”的恶习的故事。
公父文伯,即公父歜,是鲁国大夫。敬姜者,“敬”为谥号,姜姓,是公父文伯之母,也是季康子即季孙之从叔祖母。
有一天文伯退朝回到家,拜望母亲,看到母亲在纺绩,就对她说:“以我这样的家庭,您还亲自纺绩,我担心季孙发火,认为我不能好好侍奉您!”
说完之后,母亲长叹一声,说:“鲁国大概要灭亡了吧?让幼稚无知之人做官,却不告知为官之道?坐下来,我告诉你。”本来只是母子很平常的一次冲突,却在母亲敬姜眼里是一件大事,于是接下来她便展开了长篇大论。
敬姜围绕“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这一观点,以天子、百官、诸侯以及士大夫等不同身份的人应恪尽职守为例展开论述。
敬姜认为勤劳的好处多多,每一个人都要勤劳,并且要做到“朝乾夕惕,兢兢业业”。
天子要在每年春分时节穿着五彩礼服祭祀太阳,与三公九卿了解谷物生长情况,总的来说就是要知民间疾苦;而朝廷官员要尽心竭力辅佐君主,引导百姓做好各项事情;诸侯们清早听取天子布置事务和训导,白天完成日常政务,傍晚反复检查有关典章和法规,夜晚警告众官,告诫他们不要过度享乐,然后才休息;卿大夫白天处理好政事,晚上料理好家族事务;士人白天温习功课,晚间反省己身;自庶人以下的各类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莫敢懈怠。
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虽然负责的事不尽相同,但都要勤勤恳恳。说完这些,敬姜还对女性该要做什么进行了补充。
她说:“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不管是王后、公侯夫人还是卿、大夫以及士之妻,乃至一般人的妻子都要做好分内之事。

总之,不论男女都要用心劳作,有过则惩罚。因此,“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列举了一连串的事例,敬姜又将话头回到自己和儿子身上,说自己如今是个寡妇,儿子职位又不高,从早到晚认真做事,还怕不能“克绍箕裘,踵武赓续”呢,而儿子今天却对自己说为什么不自图安逸!实在不该!
到这里,敬姜对儿子的劝导也就结束了。文章最后引用了孔子对敬姜的评价:“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这里的“淫”是贪图安逸之意,从孔子的话中可见其对敬姜是大为褒扬的!
总的来说,敬姜通过对勤劳的好处和安逸的坏处进行分析,对儿子苦口婆心良言劝诫,发人深省。后来,人们用“敬姜犹绩”这一典故来指富贵而不忘根本、不求安逸。
敬姜论劳逸,千年往事,可是现如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