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感悟三下乡 青春筑梦行衡阳师范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志愿者走进祁东贫困村:维修家电助力脱贫,带去实惠获好

衡阳师范学院志愿者走进祁东贫困村:维修家电助力脱贫,带去实惠获好

作者: 9884807a2dcd | 来源:发表于2017-09-07 08:42 被阅读32次

(通讯员  胡娟)8月26日至29日,衡阳师范学院“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服务团下的物电院“雷锋家电”义务维修服务队一行15人,在校团委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此次活动的扶贫实践点——衡阳市祁东县太和堂镇高龙村。高龙村是省级贫困村,也是衡阳师范学院精准扶贫的长期对口点,7月以来,衡阳师院持续派出4个服务分队前往高龙村,“雷锋家电”义务维修服务队是最后一支。

雷锋家电维修工作室自1982年成立以来,一直秉着“发扬雷锋精神,展现大学生风采”的宗旨,每年在校内、外多次举行了形式多样的义务维修活动,31年来为广大师生及志愿开展点的居民维修了14000多件的大小电器。

据悉,本次活动“雷锋家电”实践人员结合专业技能(电子信息技术),开展4天的免费家电维修、环保知识宣讲课堂、派发安全用电知识传单等活动。用实际的行动解决农村农民的实际问题,积极投身于我国美丽新农村的建设中去。

▲出发前实践队员与校团委老师在行政楼前合影。

村民健康,科普知识先行

维修家电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在指导老师李林奇的带领下,实践队员积极走访村中贫困户,发现村民对于生活中安全用电的意识十分薄弱,比如湿手去触碰插座、在电线上晾衣服、家电的漆包线破损,不用专门的电胶布,直接用普通胶布去修补,甚至不做任何处理,这一系列行为都是十分危险的。

“老爷爷别碰!”队员张志钊大喊道。一位老人家正准备去收晾在电线上的衣服,那根电线已经十分破旧了,上面的保护膜有些地方已经脱落,用手去碰是十分危险的。实践队员意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与爷爷详细的讲解了安全用电注意事项,有些危险的行为提醒爷爷一定不能再做了。“多亏你们了啊,我老人家不懂这些,现在知道了,以后会注意的。”老爷爷感激的说。走的时候实践队员告诉老爷爷,明天将在村委会开展免费修家电活动,家里有坏的家电都可以拿过来修。

▲志愿者在跟老人家讲解安全用电常识。

有村民惊奇的问“免费修家电?真的免费吗?”实践队员向村民解释道:“我们是衡阳师范学院的志愿者学生,在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接下来两天都在村委会建立家电维修点,为大家免费维修家用电器,家里有故障的家电都可以送过来”。经过一个下午的走访,实践队员将衡师学子免费家电维修的消息告知村民,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维修活动结束后,考虑到村民维护家电的方法不规范和安全用电意识不强,实践队员经商讨之后决定,开展以科普家电常识和安全用电知识为主题的宣讲会,带队老师李林奇根据走访的调研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聊天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跟村民讲解如何保护家电,避免用电危险。同时实践队员向村民分发精心准备的的安全用电知识传单,解答村民的疑惑。许多村民与实践队员早已熟悉,主动提出帮助队员分发宣传单,并力所能及的回答其他村民提出的问题。这一刻,志愿者彻底融入了高龙村,成为了这片贫瘠的土壤上的一棵常青树,永永远远地守护着村里的每一个善良可爱的村民,给他们带来希望。

志愿者耐心地回答村民的问题,跟他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

免费维修家电,实际行动带去实惠

27日上午早晨,实践队员按照原计划提着检测仪器、电子元器件等物资来到了高龙村家电维修点。搬桌子、拉横幅、紧张地准备着“三下乡”的重点内容之一——免费家电维修。

十点左右,闻讯赶来的居民们陆陆续续从家中拿来不能正常工作的电风扇、电热水壶、电饭煲、吹风机等小家电让实践队员们“会诊”, 各种小家电摆满了服务台。队员们利用其在校学到的专业技能知识,认真询问并登记家电的问题,细心排查电器的故障,帮助村民维修电器和清洗电器。同时,志愿者们还耐心地向大家讲解家电使用和保养方法,对无法修好的电器认真地说明损坏原因,提供维修建议。

▲村民送来故障家电,告知志愿者故障原因。

村民们目不转睛的看着维修队员手中维修的电器以及检测仪器表,当看到电器被修好时,他们不时发出啧啧称奇的声音。“这些小家电坏了,常常不知道到哪儿维修。志愿者进社区为我们义务维修,确实解决了我们的一个难题。”居民纷纷对志愿者表达感谢,并对社区组织这样的活动给予了好评。

“我家里电视机坏了,能修吗?”一位年迈的老奶奶问。“我们去您家检测一下”。考虑到村民家中有难以移动的电视机、洗衣机、饮水机等家用电器出现故障,维修队员利用晚上时间到村民家中去进行维修,有些村民亲自送来的大型家电,修好之后,实践队员一一问路送回村民家中,保障村民正常的生活。

28日下午,为了能够将义务维修家电的活动惠及每家每户,不落一家,实践队员带齐维修工具,挨家挨户走访询问。谁家有故障家电,队员就地维修。走访过程中,说起衡阳师范学院志愿者,大部分村民热情地回应道:“衡阳师院我们知道的,经常来这里做志愿者活动的。”队员们走到一户人家,周围其他村民闻讯而来,问清是免费维修家电后,纷纷从家中拿来故障家电。由于家电数目较大,只能将部分家电带回住宿点,晚上一一修好,隔天送回村民家。实践队员们一路走,一路修,一路的欢声笑语响彻天空,手中的“三下乡”旗帜迎风飘扬,青春的魅力在此地安放。

▲志愿者来到村民家中义务维修家电。

▲志愿者们举着旗帜,在回去的路上愉悦的奔跑。

山上的夜晚格外清凉,吃过晚饭后,队员们开启又一次的挑灯夜战。屋内的灯光有些许昏暗,进行检测电路、维修电板、接线等细致活时,队员们就用手机相互为对方打光。修了一天家电的他们,此时感觉不到丝毫的疲惫。只因他们知道,这些破旧的家电对于家境贫困的村民来说是多么珍贵。只要会想起村民们拿到修好的家电,自然流露在脸上的欣喜时,他们觉得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家电太多,带回去修。

我们修的不仅是家电,更是一份情意

高龙村大多为孤寡的老人和留守的儿童。活动开展期间,实践队员发现,送来故障家电的几乎都是老人家,其家电也是年代十分久远了。“奶奶,你这个电饭锅用了多久了?”队员谢若梅看着十分这口古老的锅,微微皱起了眉头。“这个锅是08年过年的时候,我孙女给我买的,她考上了大学之后,很久都没有回来看我了。平时我很少用这个锅的,怎么也就坏了。你们看看,能不能修好呀!”老人家的脸上写满了落寞和自责,像做错事情的孩子,目光触及到老旧的电饭锅时,眼里流露出深深的思念。谢若梅想起,上次回去给外婆买的按摩器,外婆平日里也是舍不得用,偶尔用一次也会格外仔细的装好放回原装箱子里,爱惜至极。

谢若梅打起精神,更加仔细的维修电饭锅,锅的底座坏了,几个螺丝锈死了,里面的许多零件已经氧化或损坏了,谢若梅先用电焊将锈死的螺丝转出来,再用电压器将里面的零件一一检查,换掉故障零件,然后用电胶布将锅的底座粘好,最后换上新的螺丝。老奶奶的电饭锅就修好了。谢若梅拿到水龙头下清洗好电饭锅,亲手交到老奶奶手里,嘱咐她:“奶奶,锅已经修好了,以后要经常用,这样才不容易坏”。

实践队员修的不仅仅是一件破旧的家电,这些家电承载着许多回忆,村民舍不得丢掉,尤其是老人家,他们看重的不是家电的价值,而是送家电的人,送家电的心。当村民们从队员手中接过维修好的电器时,那脸上泛起的笑容及由衷感谢的话语,让实践队员感到无比温暖,或许这就是他们得到最好的肯定。

在一堆老人家的队伍里,这个红发阿姨特别显眼。更为显眼的是,她用一个大麻袋装了三个电风扇、两个电热壶、两个电饭锅、一个插板等家电扛到维修点。经过一番了解后,队员们得知,这位阿姨是帮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送来故障家电。“知道你们有这样的好活动,那些老人家都想来,但是太远了,走路又不方便,我就把他们坏了的家电都拿过来了。”阿姨帮送家电的爱心行为与衡师学子开展“三下乡”活动的目的是一样的,把温暖送到老人家中,传递青春正能量。

据统计,此次活动一共为村民免费检测家用电器74件,修好电器54件,发放传单300多份。实践队员的扎实的专业知识,热情服务得到当地村民的高度赞赏。村民们纷纷表示,希望有机会再次来这里开展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龙村村长、村民与志愿者在义务维修点合影。

“通过便民家电维修行动以及环保节能、安全用电宣传活动,不仅把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还能为基层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我国美丽中国建设助力,这就是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有幸参加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大收获”。队长廖学富同学在活动顺利结束后深有感触的说。

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自此以后,“三下乡”活动在全国火热进行。三下乡主题活动提供了展现和提升自我的重要舞台,使广大青年学子专业技能的检验得到了有效延伸。实践团队成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标,有效的传递美丽中国的环保理念。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广员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检验了在校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扎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较好的锻炼,丰富了青年学生的社会阅历。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青年学生与广大基层群众携手共筑美丽的“中国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衡阳师范学院志愿者走进祁东贫困村:维修家电助力脱贫,带去实惠获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vb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