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

作者: 行知论道 | 来源:发表于2017-06-14 21:35 被阅读0次

    三、情感

    1、个人情感的变化

    情感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我们从没听过谁要学习生气、高兴或者亲情友情什么的。然而情感似乎永远都不是独立产生的,因为人不可能毫无因由的高兴、生气或凭空去爱或恨。情感都是有感而发的,所以情感必然因为某些体感或智感而产生。比如:摔一跤而生气;见到情人而开心;解出题目而高兴;完不成作业而郁闷;回忆起自己的胜利而骄傲······任何情感的产生都有其因由。

    情感分为持续时间短的情绪和持续时间长的感情。情绪是大家容易理解的:情绪的产生比较迅速,消散也比较快,容易被安抚。生气、愤怒、开心、忧愁等各种情绪表现都是这样。而感情则是持久且一致的。爱恨情仇莫不是如此:爱一个人不会是一天两天,更可能是一辈子;仇恨也是一样,往往一辈子也化解不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感情是大脑处理的结果,很智感关联密切。比如:一个母亲爱她的孩子,并不会对所有人都施加这种爱,她区分自己的孩子然后给予爱。感情的付出需要大量的自主意识去处理,而不像情绪表现得那样直白简单。因而我们将感情视为高级情感,而情绪视为低级情感。

    任何人回顾自己的一生都会能深刻体会到自己情感的变化:儿时喜欢的游戏现在碰都不碰;儿时可以为一根冰棍高兴好久,现在怎么都找不回那感觉;儿时以为父母很伟大,现在知道他们也是普通人······很多时候,我们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体感变化会引起情感的变化。儿时吃到的美味不多,机会也少。于是,有那么一两次机会吃美食,所带来的体感满足是非常强烈的。因而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兴奋。而成年人的食物体验远多于儿童,曾经追捧不已的美食现在并不能带来多少惊喜和快感。因而无法产生多么强烈的情感。与之类似,有很多的东西——食物、气味、运动、图画、歌唱等初次体验往往能够带来很好的情感,体验多次之后就无法带来欢乐了。

    其次,思想的改变也会引起情感的变化。思想是一个宽泛、抽象的概念,我们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讲解这一点。中国人大多是不信仰宗教的,但老年人信佛的就会多一些。佛教有很多清规戒律,不杀生、不奸淫、不吃荤等等。一个人在信佛之前并不会刻意去遵守这些清规戒律,也不会因为他人的破戒而生气或恼怒。一旦他真心信佛,那些清规戒律就会像一把利剑悬在他头上,告诫他时刻遵守戒。这是若有人明知他吃素而骗他吃荤,那他的愤怒也就可想而知了。人在成年之后,思想是相对固定的。但是人的思想毕竟是可以被塑造改变的。成年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状态,所以人生的重大事件、信仰和社会大事件等在造成个人思想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个人情感。

    另外,我们通过对人群的观察,会发现儿童的情感表现更加情绪化;青少年的情感则往往比较强烈,并能深刻影响个人行为。儿童的喜怒哀乐往往都是暂时性的,哭泣的孩子一颗糖果就能哄住;儿童的愤怒一个新玩具就会喜笑颜开。儿童的情感更加情绪化是因为他们的思想相对简单,因为更容易受体感的影响行事。体感的满足又直接影响情感的变化。到了青少年时期,体感不在像儿童时期那样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体验,人的最大追求是融入成人世界,获得认同和尊重。因而很多青少年容易感情用事,行为冲动。打架斗殴在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常见,大学生因为小事而杀人,这些类似的事件足以证明。

    用层次需求理论去分析:儿童更多的行为表现是为了实现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青少年更多的行为表现是为了实现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由此而导致儿童的情感表现更情绪化,青少年的情感则更强烈,并深刻影响个人行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标题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ve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