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有粗心的毛病,写作业读书错字漏字跳字,写数学题目看错数字看错符号。
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大多数家长把它归为态度不认真、学习马虎、缺乏责任心。
家长对孩子粗心通常有以下误解
误解一
认为孩子主观不努力
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大家数家长都会把它归结为不认真、太马虎、缺乏对学习的责任心,是主观不努力造成的。其实不是,家长们冤枉孩子了,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能力没达到,也就是学习能力发展失衡所引起的。
学习能力发展失衡是指智力正常,但是由于学习所涉及的心理机能的缺乏或发展没有达到同龄水平而无法掌握学校的学习环节,出现听、说、读、写、算以及更高层次的思维上的困难,随着问题的聚集和年龄的增加,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上的发展。
也就是说,对于一部分似乎是粗心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冤枉的,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能力没有达到。
误解二
片面关注学习习惯,忽视做事的条理性
家长往往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忽略了让孩子养成做事的条理性。
举个例子,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语文作业写了一半就停下来写数学,数学才把口算写完,遇到应用题卡壳,又撇下数学去做英语,一个小时过去了,三门作业一门都没做完,而桌子上堆满了作业本、课本、文具等,一片狼藉。
其实,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做事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
本来想让孩子洗碗,可吃完饭后还没等孩子动手,妈妈抢着把碗洗好了;晚上睡觉前,还没等孩子开口,爷爷就把洗脚水打好了;早上起床,奶奶会帮他穿好衣服、整理好书包送他上学。结果,小学毕业了,孩子什么都不会做,家长们安慰自己说:他还小,大一点就好了。
孩子在做事的过程当中,会学会自主,学会次序的安排,把握节奏,变得有条理,更重要的是有了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自然形成了一种习惯,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会迁移到学习当中,因此,家长千万别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和机会,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往往会使学习事半功倍。
误解三
过度单调的重复,引起心理疲倦
我想问家长一个问题:你们在孩子写错字的时候是怎么办的?有一位妈妈对孩子说,错一个字罚抄20遍,有一天,孩子错了5个字,就需要抄100遍了。
过度单调的重复会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厌倦,从而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破坏孩子的求知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