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家信中,曾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可以改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变换一个人的骨相,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但是怎样阅读一本书,怎样判断一本书的好坏,怎样吸收一本书中最好的营养,却困扰了我们很多人,有句话我们经常听到,读了那么多书,我们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究竟原因何在?你的阅读方法真的有效吧,仅仅依靠阅读量的堆积或者对某些书只是“看过”可以提高你的理解力、认知能力和自我的提升吗?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兴起和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的便捷,获取知识的范围更加的宽泛,要从庞大的知识体量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书籍,达到阅读的目的,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必须在读不通的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不同的速度。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法国学者帕斯卡尔在三百多年前说过“读的太快或者太慢,都一无所获”;二、阅读的水平不能只停留留在基本水平,部分的人的阅读能力仍然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或者停留在能够文字识别能力的层面上,阅读一本书收只能收获文字表面的基本意思。
你真的读懂了吗?针对上面两个问题,偶然间的机会,看到了关于读书方法论的书籍,收获颇丰,书名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出版于1940年,1972年修改,书中的有些阅读方法,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是仍然让人感觉到作者的用心之深,让人受益匪浅。书的背面有句话是这样写的“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你用不着揭开他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本书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讲阅读的前两个层次,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
基础阅读主要描述了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只要掌握了语言和文字就能够达到,它分为4个阶段(一般初中毕业后就可以达到基础阅读的水平的第四个阶段)。检视阅读则讲述了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应当先对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为有系统的略读或初读,换句话说,就是准备要了解本书的架构。第二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之为粗浅的阅读,检视阅读是要让我们了解这本书在谈些什么,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和你有什么关系。
这一部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讲到检视阅读,让我了解到原来在深入一本书之前,可以先这样来了解一本书。让我知道书名的重要性,前言的重要性,目录的重要性,人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会打瞌睡,并不是他们不想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努力,除非你能真正起身接触它们,把自己提升到同样的层次,否则你挂念的这些好书只会使你厌倦自己,归根结底是因为你欠缺有效作用自我提升的技巧,并在挫败中产生了沮丧,因此产生了厌倦。书中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检视阅读的过程中,头一次面对一本难度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考"继续这样读下去,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可能会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至少将这本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才行。
第二部分讲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分析阅读主要用在论说式的书籍中,不适合用于小说,诗歌和戏剧。分析阅读需要读者进入阅读的十五个步骤,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要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其次诠释一本书的内容,最后评论一本书。每一个阶段再继续细分,让读者能够更好的把握一本书。第一个阶段的教导对我的帮助很大,告诉我要先对一本书分类,再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一本书在谈什么,再将全书的大纲分出来,最后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这些规则让我在面对一本论说式的书时,不要对里面繁多的论证害怕,而是能够从容的面对作者的论述,更好的理解一本书。不过分析阅读的规则很繁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掌握住,需要不断的运用作者的规则去阅读书籍,就能够更好的掌握作者所教导的方法。
第三部分主要讲到在面对不同类型读物时,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当然有一些规则是不变的,比如要先了解所读书的类型,主要讲什么,作者的目的等,基本上适用于每一种读物。但是阅读不同种类的读物时又各有各的技巧和方法。
第四部分是主题阅读,作者分五个步骤去介绍主题阅读,步骤一:找到相关的章节。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步骤三:厘清问题,步骤四:界定议题。步骤五:分析讨论,这这部分也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看完此书后,反思自己目前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可能还没有上路,但是希望能通过此书,带领自己在阅读的道路上能够越走越远。吴伯凡老师说过"每个人的大脑就像一座城市,这座城市里有固定居民,有流动人口,城市里人口的的不断扩张,就好比你往大脑里不断地存储知识,只有让知识找到大脑中属于他的位置,分类,归位,知识才能属于你,才能避免学过就忘,看过就不记得了的现象"。
另附一张图,大家看看读书前后的区别,励志图片。。哈哈。
你真的读懂了吗?附上此书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