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直对教育不怎么重视,加上90年代兴起的打工热,“是鸡两抓,总会有饭吃”的观念,让更多的孩子早早地加入打工大军,或早早地嫁人成家。
能够考上大学的屈指可数。
我考上军校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方圆十里,大家都知道附近的王庄出了个大学生,以后还是个军官,传说是家里祖坟冒青烟,命中注定的事。
要是真的有命就好了,顺其自然不用太辛苦,然而,不辛苦,怎么能获得幸福呢?
十多年的苦读总算有了结果,别人的羡慕眼光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自然我也给父母挣足了面子。
人逢喜事心情爽,这几天,父母心情格外好,荣光焕发,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离报道时间只有十几天了,正值酷夏,学校坐落在古都西安,一个第一次让我聚焦的地方,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城市,又没有相关的资料或概念,只从别人那里听说,是个好地方,有城墙,之前皇帝喜欢呆的地方。
这让第一次出远门的我,无限期待。
大摆宴席,吃喝庆祝自然少不了。
父母每天笑得合不拢嘴,和结婚喜宴一样,父母决定超标准好好宴请一番。
先是把七大姑八大姨通知一遍,远亲近邻,亲朋好友,一一告知。
农村平日里娱乐项目少,各种庆典基本充斥着日常生活,各种随礼,各种庆宴,五花八门,好像参加一次宴会,算是一次难得的放松,或是亲邻近友间的一次难得相聚,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欣然前往。
庆祝这一天,一大早,村里的大娘大妈就来了,十几个人帮忙准备菜,面食等。
地点就选在院子里,为了防止太热,院子上空搭了一层防晒蓬子。一字排开四方桌,长条凳,摆满了整个院子。
院中央是新支起来的大锅,柴火烈烈,沸水滚滚,香气袅绕。
老人、小孩子,小伙子,老爷们围做一团,妇女嚼舌,年轻小姑娘一般害羞地很少出现公众视野。
大家嗑着瓜子,聊着东家短西家长,门口的锁呐早已把夏天的暑气比了下去,大家都乐呵呵地等着开宴。
我是今天的主角。
由于长年在县城姥姥家读书,从小学二年级就转学去了,一直到高三,每年放假才回来一段时间,和老家的伙伴联系也少,老少爷们也知道我一直在外上学。
从小我就比较内向,每次回家大娘大妈、大爷大哥的,我也不知道如何称呼,有时也闹笑话,为了防止人家说,你看谁家孩子上这么多年学,上傻了吗?连个称呼都不知道。
即使不这样说,我也担心我爹数落我。
干脆谁也不喊他,有时笑笑算了,顶多学着大人样子上去递给烟。
作家笔下的乡土乡情,让人读起来似乎真的有味道,但更多的现实是,一不小心为成大家的谈资,那种斤斤计较的小心眼防不胜防,在农村这个小世界里,真的吐沫星子淹死人。
但是,我知道我可以脱离这些,并不是不爱我的家乡,只是我的人生中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当我走出这一切时,也不会被这一切影响了。
人有时不停地努力,不就是为了不见不想见的人,不沾不想做的事,让自己的努力拉远与一部分人的距离,打造自己想要的世界。
你看不惯我,却奈何不了我;我的世界已经把你挡在门外。
对家乡的情感又爱又不爱,如同有时与自己父母闹别扭,不管怎样,家乡是深入血液里的一种情愫。
永远在那里。
这种大锅饭的聚会本身就是一种特色,不仅吃起来有氛围,味道也确实不一样,大碗、大盘子,摆满一桌子,这阵势本身就让人很有期待,体验也是非同一般。
人们欢声相庆,美食开胃,就连全村的小猫小狗们也是开心不已,这一天总能吃到美味,棒骨鱼头,从天而降,这些小动物们也算是过节了。
”哎呀,你这老伙计,看我不整你。“突然间,人群中一阵骚动,只见一个大妈脸上被一个大叔抹的全是锅底灰。
大妈平时比较温和,这被大叔一激,两手在锅底上抹上黑黑的碳灰,朝大叔追去,人群顿时哄笑,真是另类的表演。
大叔大妈也是开心,看来人无论什么年龄,都有一颗童心,欢乐的心。
大家都非常开心,难得相聚相庆,这样的场面我会一直记得,或许以后远在他乡,都会记得家乡亲人欢声笑语,这欢乐声会伴随着我一路,永远记得生我养我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