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坂上之云 先立其身 再立其国

坂上之云 先立其身 再立其国

作者: 萝卜牛肉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09:11 被阅读0次

    坂上之云》是一部描写明治时代国民如少年般怀揣希望,致力于国家的近代化建设,并且战斗在事关民族存亡的日俄战争中“少年之国*明治”的故事。

    故事前半是三位主人公的求学和发展过程,包括好古的骑兵学习,真之的海军战术研究,和子规对于日本短诗/现代散文改革运动。故事后半,特别是在子规逝世后,集中在秋山兄弟关连至深的日俄战争。

    第一部

    明治维新时诞生的秋山真之,跟成为陆军官的哥哥好古一同住在东京,并与好友正冈升一起在东京大学预备门求学。不过,由于对学生生活产生怀疑,真之从预备门辍学改进入海军兵学校成为海军军官。另一方面,立志于改革俳句的升,也进入了帝国大学就读,不过同时期发现感染了肺结核。甲午战争爆发时,秋山兄弟与子规从不同的角度都参与了这场战争。

    第二部

    19世纪是帝国主义的时代,日本虽然打败中国,但严重地感受到北方俄罗斯力量的威胁,当时,俄国力量已经深入中国东北,并控制旅顺等重要军事要地。日本在维护自己领土与利益下,也体认到难免终将与俄国一战。当时在外考察的秋山、广濑等人,跟政界人士积极地推动与英国同盟,以增加日本的国际支援。

    俄国的尼古拉二世自从在日被刺杀未遂以后,对日本一直没有好感,同时也支持俄国的东进政策,到20世纪初期,日俄两国的关系逐渐恶化,同时俄国远东总督也野心勃勃,意欲教训日本这个“东洋的猴子”。

    1904年2月6日,日俄开战,日本海军首先攻击旅顺港的俄军。但旅顺港已经被俄国建设成难攻不落的军港,除拥有世界最大舰队外,沿岸的火炮更是让日军毫无攻击机会。日军联合舰队的参谋有马良橘考量地形,建议采美西战争的“闭塞作战”,并于夜间实施,降低被俄军发现的机会。但实施3次的闭塞作战均失利。

    第三部

    日本海军深知不是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之敌,也无法拿下旅顺军港,于是要求陆军从陆上攻占制高点,从陆上摧毁旅顺俄军。满州日军编成了第三军,由乃木希典率领,意欲从最强点突破,攻占俄国要塞。但当时,第三军没有俄国要塞的详细情资,只好以正攻法,经二次攻顶换得部分资讯、死伤惨重,但仍无法击破俄军重重防卫与炮火阵地。最终,第三军决定改变战略,进攻另外一个据点-203高地。虽然可以拿下山头,但是由于攻顶部队仅剩下40人,又被之后反击的俄军歼灭。

    担任满州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的儿玉源太郎,甘冒被送军法会议的危险,只身前往旅顺,虽与第三军参谋冲突,但仍说服乃木希典交出指挥权,改采攻顶搭配炮击的方式,虽可能牺牲一部份攻顶部队,但可拿下203高地免于俄军反击。第三军最后终于拿下203高地,并且猛击旅顺港的俄国海军,最终也成功占领旅顺。

    海战部分,波罗的海舰队由于延迟抵达东方,日本海军猜测可能有两条方向:第一走东海、于对马海峡决战,第二则是绕过太平洋,经日本津轻海峡进入海参威军港。然而,任何一条路径,日本海军若猜测错误,将会无法拦截。秋山真之认为俄军延迟进入东方,应该是采第二条路径,故建议司令东乡前往津轻海峡,但最后东乡仍认为应该在对马海峡决战,因此决定留在对马海峡并成功拦截到波罗的海舰队。

    双方战舰接触前夕,东乡决定敌前左转采丁字战法,成功击沉俄军多艘主力战舰,最后俄国投降                                                            日剧「坂上之云」:

    一种史观

    司马辽太郎的历史观(司马史观)对日本民众影响颇深,概括起来的话,在看待近代化的观点上,司马史观的特征是:

    「明治时代」无比光明,「昭和时代」一片黑暗。 本剧每集开头引用司马氏的原文:

    まことに小さな国が,开化期を迎えようとしている。(真的是很小的国家,正在迎来它的开化期)

    明治时期是司马氏心中日本蓬勃发展,乐天向上的「开化期」。

    片尾引用中村草田男的俳句:

    降る雪や明治は遠くなりにけり(雪落而明治渐远) 此句怀念明治时期的光鲜,都是该史观特征的体现。

    两个对比

    在本剧中,贯穿着两个比较明显的对比:

    「日本」与「对手国家」

    在本剧前半部分,主要是日本与清国的对比:

    从高升号事件之后,李鸿章对小村寿太郎的嘲笑,到子规母亲对「清国」的同情,东乡参观北洋舰队之后提出:「战争」的核心是「人」,而不是「器」的论断,到甲午海战中方避战,舰队覆灭,丁汝昌自杀,以至最后旅顺侵略后:胜利不是来自日本的「英勇」,而是来自清国的「软弱」的反思——

    一介小国日本的「奋起」与泱泱大朝清国的「沦落」令人唏嘘不已。

    而贯穿本剧的,则主要是日本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对比:

    从开始外国商人对日本平民的掠夺与欺凌,到日本积极近代化与西化,争取「脱亚入欧」,却被其他西方国家鄙视,戏谑为「猴子」,到逐渐被接受与尊重,于1902年争取到「日英同盟」,直至最后获取犹太人无息贷款,击败制度腐朽,矛盾层出的章鱼大神俄罗斯,漫长的过程中还夹杂着日本人对「近代化」残酷真相的复杂情感与反思。

    「个人」与「国家」

    作为大哥的秋山好古少年时就常用福泽谕吉的「先立身后立国」教育年幼的秋山真之,考入东大的真之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安逸生活,离开了好友子规,放弃了成为守护家人与朋友的「个人之盾」,而选择了海军学校,成为了「护国之盾」。

    遍览全剧,到处都充满了这样的转变——广濑武夫离开恋人阿里阿茨娜,毅然回国投入战争;山本权兵卫牺牲十几年发小友情,确立了东乡平八郎海军主将的地位;乃木希典抛弃安逸的农夫生活,丢下两个儿子的尸体面不改色地指挥军队前进。暂不论史实正确与否,这些转变实际上是明治时代「国民转变」的写照。

    三位人物

    全剧的中心人物有三位:秋山好古(信三郎),秋山真之(淳五郎),正冈常规(子规);他们的成长过程分别代表着明治时代日本陆军,海军以及传统文学的发展。

    一方面突出了秋山兄弟坚定修身,忠诚报国,从温饱难存的下士子弟,到运筹帷幄的军中精英,伴随明治时代特有的「乐天」精神,热血励志。

    另一方面也将极大的笔墨投向俳人正冈子规,作为一位自幼胆小懦弱,半生在病榻上,剧集中期就已经去世的人物,司马氏塑造了他从懦弱到刚强的转变,将其在病痛中的搏命创作与军人在战场中的浴血奋战等同起来

    这样架构主人公或许是为了表现明治时期是一个均衡发展的时期,从而与昭和时期的军国化倾斜形成对比。

    那真的是一个很小的国家,那也真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明治时代日本的强大用了三十年。那个时候日本人贫穷、负担沉重,但他们并不悲观,相反,大多数人都是乐天派。因为他们都能看到希望,自己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希望。

    坂上之云 先立其身 再立其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坂上之云 先立其身 再立其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zk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