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70年代,耶鲁大学的课堂上,一群美国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
仔细看下,他们居然都不在做笔记。有的学生双手托腮,抬着头盯着老师,目不斜视;有的学生微微点头,双手轻轻地打着节拍,一脸沉醉;还有的学生坐在椅子上,视线跟着老师移动,深受感染……
这不是一节普通的讲授课,录音机里的笛声婉转悠扬,男老师傅汉思在打鼓板,女老师张充和在讲台上水袖曼舞——这是一节昆曲课。
虽然条件简陋,但是学生们仍然全神贯注地听着,因为老师的表演,将昆曲的缠绵婉转、柔漫悠远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位老师就是张充和,她学识渊博,不仅擅长书法、昆曲,在诗词方面也有很深的艺术造诣,著名的戏剧家焦菊隐称赞她是“当代李清照”。
1、自我相处时,从容而安宁
张充和是家中的第四个女孩,出生于1913年。由于家中还有三个年幼的姐姐,母亲照看不过来,便将她过继给叔祖母。于是张充和不到1岁的时候,就被叔祖母带回安徽,在一个独立又封闭的大院里,足足生活了十六年。
在这座古宅中,她的童年是匮乏的,没有年龄相仿的玩伴,一个人长大。年幼时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上课、背书、写字中度过的。与她朝夕相伴时间最久的,大概就是院子里那两棵比书楼还高的梧桐树,和书房里的四方书桌和一方砚台。偶尔有人问她:你是谁生的啊?她答:外祖母生的。
虽然缺乏亲生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但她的童年也是富有的。叔祖母给了她稳定的生活、精心的养育。有知识渊博、懂得因材施教的老师,还有她最爱的藏书阁,里面有各种类型的书籍。像十三经、二十四史、宋朝元朝的名家剧本、明代清代的小说等等,一应俱全。她时常沉浸在书海中不能自拔。
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长大,让充和养成了沉稳、从容的性格。她寄情于读书、写字,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都不会觉得累。也正是段与书相伴的日子,为她深厚的文化底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在重庆,敌军频繁轰炸,空袭警报时常响起。别人在听到警报都是慌忙躲避逃生,唯有她,每次都等敌人快到眼皮底下的时候,才匆忙藏起来。在防空洞旁,张充和用两个空油桶和一块木板搭起长案,坐在蒲团上,沉着地练习小楷。外面的慌乱丝毫不能影响她内心的宁静,一人、一笔、一纸、一墨,就是她此刻的全部。
即使在16岁以后,跟家人在苏州团聚,有了兄弟姐妹相伴,她也会时常找一点时间独处。或看书写字、或练习昆曲,一个人做喜欢的事情,悠然自得、乐在其中。
张充和一生曾辗转多地生活,面对过很多复杂情况,都是轻松应对,很少见她有惊慌和忙乱。就如她诗中所说:“酒阑琴罢漫思家,小坐蒲团听落花。一曲潇湘云水过,见龙新水宝红茶。”就算身处乱世也不会发愁苦恼,一样可以坐在蒲团上,静听落花、细品新茶。
读书和写字的爱好,让她熬过童年的寂寞,带给她一个丰富又充实的内心世界。无论环境如何嘈杂,她也能一个人独处,从容而安宁。
2、遇见爱情时,独立又清醒
在苏州和家人一起生活后,热闹了许多。张充和开始和家里其他孩子一起,去学校接受新式教育。1934年,20岁的她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在北大度过了非常充实的一段时光。在大三时,她患上了肺结核,迫不得已离开了学校,在苏州等地休养。
在这段时间里,年轻漂亮又有才华的张充和被很多人追求过,最出名的就是诗人卞之琳。他为她写了很多感人的情书,记录和她相处的点点滴滴。纵然相隔两地,也没有断过书信。
卞之琳最出名的诗歌《断章》,就是为她而作:“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可惜的是,张充和一向喜欢古典文化,感觉现代诗没有深度,所以并不为之所动。
后来,诗人还请身边一些长辈和朋友帮忙,希望能撮合他俩的关系。大家看他用情至深,也都劝张充和不要固执己见,接受他的感情。
但张充和认为两人不合适,始终没有答应和卞之琳在一起。她内心笃定,要选择一个和自己灵魂契合的人,否则宁缺毋滥。恰到好处的爱情,值得慢慢去等。
这一等,她就等到了34岁。
现在,34岁的单身青年大家习以为常,但在当时,这个年龄还未婚的人屈指可数,张充和的压力可想而知。一边是诗人的多年深情得不到回复,一边是大龄未婚的她,恐怕很多人都会想,这样的情意任谁都会感动吧!
但是张充和没有妥协,她不在乎别人世俗的眼光,一直坚守自己的选择。对待感情她非常清醒,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仰慕的是什么样的爱人。周围人的劝说和流言,从来都没能冲昏她的头脑。
终于,命运给她的坚持,带来了最好的礼物:她一生的伴侣——德国犹太裔汉学家傅汉思。
傅汉思在北大任教,精通几国语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也颇有研究。两个人都喜欢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也有着相似的性格爱好,两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很快就陷入热恋之中。
张充和非常崇拜傅汉思,一个美国人,对中国历史了解得比自己还熟。两人平日上课都很忙,但傅汉思仍然能挤出时间完成高质量的文章,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翻译书籍,学术造诣很高,让张充和非常佩服。两人没过多久就结婚了,这段婚姻非常幸福、美满。
“愿为波底蝶,随意到天涯”,桃花水母就像蝴蝶一样,可以随意地去往任何地方。张充和的这句词,也算是她对感情的一种写意。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面对感情时,不要轻易妥协,因为年龄大就找个人将就。耐心地等待,对的人虽然可能姗姗来迟,但一定会到。就像张充和,没有被卞之琳的热烈追求冲昏头脑,也没有因为自己大龄未婚而自乱阵脚。不会轻易随波逐流,始终独立而清醒。
3、对待生活时,诗意且浪漫
婚后,张充和和丈夫傅汉思前往美国生活。刚到美国时,傅汉思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她就让丈夫先攻读学位,自己去图书馆工作全职养家。
两人日子过得比较拮据,张充和就在院子里种了一些瓜果蔬菜。像日常的白菜、萝卜、韭菜、西红柿、黄瓜等,一应俱全。为此,她每天要花至少2个小时以上在院子里,做拔草、施肥、清理等劳动。
不在乎每日的辛苦劳作,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消磨,张充和还是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爱好。
没有时间,她就早起。在家人还在安静的睡眠中时,她已经起床。趁着早间的一两个小时,读书、写字、或听昆曲,或给亲人朋友写信等。
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宣纸练习毛笔字,她就用信纸、白报纸代替,一样书写工整仔细。甚至是英文,也使用毛笔抄写,不放过一切可以练习提笔的机会;
没空练习唱昆曲,她就在做家务的时候吊嗓子,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总之,要充分利用好一切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些丰富的爱好,让她普通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在丈夫傅汉思取得了学位,在耶鲁大学任教后,一家人的生活逐渐稳定。张充和辞去了图书馆的工作,专心教授书法和昆曲。
在一个说英语的地方教昆曲,可想而知,推广和演出的过程都是困难重重,不过张充和都想办法一一克服。
找不到笛师,可以自己吹笛录音,演出时直接播放;
从国内带过去的笛子裂了怎么办?可以找金属管,自己做一个;
装扮时没有化妆师梳大头,可以自己做一种“软大头”,套上就随时能用;
演员不够,就培养女儿爱玛和她一起同台演出;
就这样,张充和唱昆曲、女儿给她配戏,丈夫帮忙翻译。一家人乐在其中,把台上的戏和台下的生活融为一体,温馨又浪漫。她前后去过世界各地23个大学演出,为昆曲的推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当年选胜到山涯,今日随缘遣岁华。雅俗但求生意足,邻翁来赏隔篱瓜。”不囿于简朴的生活,她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将平凡的生活过成了一首浪漫的诗。
日子艰难的时候,她从不抱怨,想办法利用好已有的条件,去探索各种可能。她也从不会觉得岁月平淡无趣,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爱好,将寻常的时光变得多姿多彩,普通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4、结语
年少寂寞的时光中,她沉静且从容,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
美好的青年时代,她理智又洒脱,坚定的等待缘分到来;
成熟的婚后时期,她勤劳却淡泊,尽全力推广书法和昆曲;
普通人用爱好点缀生活,而她用爱好点亮生活。
“海上风光输海底,此心浩荡无涯”,尽管她的物质条件有限,但她的思想是无限的。张充和这一生,无论在什么时期,处于怎样的生活境况,她都能持续追随自己的热爱,把磨难变成砂纸,将日子打磨得闪闪发光。
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难免会有困惑、有曲折,我们也可以像张充和一样,坚信自己的选择、坚守自己的热爱,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然后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