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传习录》【84】

王阳明《传习录》【84】

作者: 郁萍 | 来源:发表于2017-02-21 07:16 被阅读0次

    2017-02-21 华杉

    “无有作好作恶”,不要做坏事,也不要刻意去做好事。想起曾国藩给曾国荃的家信,让他“少举事”,不要今天想给家乡修条桥,明天又去铺条路,自己就会被这些善事牵着走,失去了未发之中,失去了修身齐家和学习进步。保持未发之中,是为人之大本,也是天下之达道。

      【守衡问:“《大学》功夫只是诚意,诚意功夫只是格物,修齐治平,只诚意尽矣,又有正心之功,‘有所忿懥(zhi)好乐,则不得其正’,何也?”

      先生曰:“此要自思得之。知此则知未发之中矣。”

      守衡再三请。

    曰:“为学功夫有浅深,初时若不着实用意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用意便是诚意。然不知心之本体原无一物,一向着意去好善恶恶,便又多了这分意思,便不是廓然大公。《书》所谓‘无有作好作恶’,方是本体。所以说‘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正心只是诚意功夫里面体当自家心体,常要鉴空衡平,这便是未发之中。”】

    守衡所问,是《大学》的核心内容,王阳明又以《中庸》答之。

    《大学》八条目的次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前面我们详细讲过了。

    守衡的问题是:“大学的功夫只是诚意,诚意的功夫只是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诚意就可能囊括了。但是,又有‘正心’之功,说‘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这是什么意思呢?”

    “有所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这句也是《大学》里的,《大学》对那条目都有具体解释,在讲解“正心”时,说: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身有所忿懥,懥,音zhi,愤恨、愤怒的样子。这里的“身”,程颐说应该是“心”,心有所忿懥,如果心里正在恼怒,心就不正,这时候跟人说话,或处理事情,就不能恰当。

    有所恐惧,害怕,则心为恐惧所累,也不得其正,也不能正常处理事情。

    有所好乐,有喜好,有偏爱,也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担心,也不得其正。

    张居正说,愤怒、恐惧、喜好、忧虑,都是人之常情,免不了的,但是要“随事顺应,而各中其则;事已即化,而不留于中。”不能“或发之过当,而留滞于中。”

    为什么事有情绪,怒也好,爱也好,恐惧也好,忧虑也好,就在那事上,恰当地舒发出来,不要过分,跟着那事情走,那事情过去了,情绪就过去了,不要留在心里,又发泄到其他人,其他事上,就不得其正了。前面我们说过颜回的修养,不迁怒,不把在这儿生的气发泄到别的地方去,这就是正心的功夫。

    朱熹说:“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也。”

    这四种情绪是人人都有的,但必要觉察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它发泄到别的地方去。如果不能觉察,则在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时候,就会有偏颇了。

    守衡的问题,根本不算问题,用王阳明的话来说,你若晓得,横说竖说都是。你若不晓得,要去纠字眼,纠来纠去都理不清。王阳明就说:“这个我没法跟你讲,要你自己去思考才明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能体会到‘未发之中’了。”

    又回到“未发之中”,一本《传习录》,差不多半本都在反复讲“未发之中”,我们也再复习一遍吧。《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朱熹注解说:

    “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大本者,天命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体也。达道者,循性之谓,天下古今之所共由,道之用也。此言性情之德,以明道不可离之意。”

    未发之中,是性情之德,是最高的品德,首先,是情绪管理,不乱发脾气;其次,是始终保持不偏不倚,凡事能做出正确判断,无论是善恶的判断,还是对错的判断,只有自己处于未发之中,无所偏倚,才能清醒认识,所以,未发之中,是为人之大本,也是天下之达道。

    守衡不理解,再三请老师再讲讲。

    王阳明说:“做学问的功夫,有浅有深,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不着实用功去让自己喜欢善,讨厌恶,如果没有一颗好善恶恶的心,怎么能够做到为善去恶呢?这一份好善恶恶的着实用意,就是诚意。但是,心的本体,本来无一物,一向着意去好善恶恶,便又多了一分意思,便不是心体的开阔公正了。《尚书》说:‘不要刻意去行善,不要刻意去作恶。’这才是本体。所以说,有所忿懥好乐,就不得其正。正心,只是在诚意的功夫中,去体会自己的心体,使自己的心体像镜子一样空明,像秤一样平衡,这就是未发之中。”

    无有作好作恶,不要做坏事,也不要刻意去做好事。想起曾国藩给曾国荃的家信,让他“少举事”,不要今天想给家乡修条桥,明天又去铺条路,自己就会被这些善事牵着走,失去了未发之中,失去了修身齐家和学习进步。保持未发之中,是为人之大本,也是天下之达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习录》【8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ey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