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从去年毕业起,我的心态就有点浮躁,出了社会,再也不像在学校一样,在学校人们谈论的话题都是去哪里玩,考试,电影娱乐等等,出了社会不到一年,你会发现身边大家讨论的都是房价,结婚,工作、工资。说实话,这对于一个适应能力不大强的我顿时感觉焦躁,之后我陷入到一种恐慌的境遇。生活质量和心态感觉大不如从前。
有时候心情在一天可以感觉在是在过山车似的的,经历一高一低,感觉这让自己也觉得困惑,心态给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让我觉得不容小觑。
心态狭义上我把他理解为对待每件小事的态度,广义上进而可以上升人生态度,最近看梁漱溟的《人生三路向》对我启发很大,里面谈到人生态度有三种—“逐求”、“厌离”、“郑重”。
书中谈到“逐求是世俗的路,郑重是道德的路,而厌离则为宗教的路。将此三者排列而为比较,当以逐求态度为较浅;以郑重与厌离二种态度相较,则郑重较难;从逐求态度进步转变到郑重态度自然也可能,但我觉得很不容易。普通都是由逐求态度折到厌离态度,从厌离态度冉转人郑重态度,宋明之理学家大多如此, 所谓出入儒释,都是经过厌离生活,然后重又归来尽力于当下之生活。”而我觉得从“逐求”转为“镇重”并不会那么难,它在于我们日复一日的耐心修炼,而修炼唯一可行的方法便是“阅读”。
我们为什么会逐求?无外乎向内求的缺乏造成了过多的向外求,向内求更多的取决于我们的自觉力和自省力,它和向外求总是相互对峙的,而对外的认知过于狭隘或者偏颇恰恰直接影响了了我们向内求的质量和决定了我们的感知能力。
这半年来,读的书虽然不多,但我感觉阅读它赋予我的美好就像是精神的食量,永不干涸,阅读,它渐渐扩宽了我的视野,以前我只知道吃喝拉撒,从没思考过宇宙和时空,最近读到《时间简史》渐渐体会时空之间存在规律的奥妙以及科学家探索的伟大;读到《异类》我发现关于成功的传统观念存在根本性的错误,颠倒了我对成功学的看法; 读到摩西奶奶,我更坚信生命不设限将会有种种可能性;读到《月亮与六便士》我明白了不要随便评判他人的活法,存在自有每人的意义;读到武志红我惊讶于人体灵性和潜意识;读到弘一法师和南怀瑾,懂得“当下“和“放下”比“未来”和“得到”更难能可贵。读的越多,越发感觉外界的宽广,读的越多,越发感觉自己的渺小,读的许多,越发感觉自己的无知。于是,“争抢”、“追逐”外界与我有关倒显得很是笑话……
“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情”,这是我坚持半年多阅读以来它教会我的,到目前为止我养成了早起、跑步、冥想的好习惯都是阅读带给我的变化!穷则独善其身,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是阅读赐给我的无价之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