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我未见过一个不曾违背过道德的人——关于《田园交响曲》里的道

我未见过一个不曾违背过道德的人——关于《田园交响曲》里的道

作者: 十亩苍烟 | 来源:发表于2016-09-29 22:20 被阅读0次

     同学在看一本书,诺贝尔文学家得主安德烈.纪德所著,其道德三部曲中的一部——《田园交响曲》。网上有很多评论,同学发给我一份,问我同不同意他的观点。刚好我也看过这本书,就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不是老师留的题目,非应制之作,所以写起来有些随心所欲,恐失逻辑,读毕一笑而过吧。

    正题之前还是要先感谢一下,这段此生我并未所求过,却突然出现的岁月,它来的猝不及防却又有点正好,工作之余可以不用再工作,再考虑工作,可以安静的看花看人看己看字看世事……可以有闲情干手机敲文字的体力活。

    对于一部小说,不同的人常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绝大部分读者将这部小说作为描写“人性的自我欺骗”来分析,大概源于作者本人对该部作品的自身评论——“对某种自我欺骗的批评”,此评论奠定了后人对其分析的基调,如果不了解这个背景,很多读者会对于其中的牧师抱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事实上,在另外的方面,我们确实应该对其抱有更大的理解和同情),同时也会衍生出更多的解读。

    故事非常简单,字数也不多,之前看过的情节大多忘记,刚好有电子版在手,草草又翻了一遍,涉及人物主要有四人,牧师、牧师之子雅克,牧师之妻阿梅莉,牧师收留的盲女吉特吕德。

    在揭示人性的自我欺骗上,可以借用不同的道具,如果你细细观察、可谓比比皆是。比如,渴望好的身材而又无法克制自己的口欲,自我欺骗就会说太瘦了不性感;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却没有足够的毅力去实现,自我欺骗就会说我就是普通人的命……但任何道具,似乎都没有爱情和宗教看上去那么有表现力。爱情常会在人的内心中造成剧烈的冲突,而宗教要求一个人以绝对忠诚为目标,作者借用牧师对吉特吕德,在宗教背景下违背道德的爱情,将自我欺骗进行了更深刻的呈现。

    牧师在一种神谕,在上帝对他的希望的心理状态下,将一个污秽不堪心智残缺的盲女吉特吕德带回家并收留了她,不可否认非借以神的感召,普通人是很难有这样的行为。如果排除其他的条件,我相信拥有这样的美德是足以如特蕾莎修女一样步入天堂的。

    但是,如果步入天堂的方法如此简洁,又何需旷劫的修行。牧师所遇到的第一个阻力就是来自他的妻子阿梅莉。牧师需要在自己擅自的行为与阿梅莉的反对中,采取一种可以得到上帝理解的处理方式。在以日记体撰写的这部小说里,我们所看到的皆是牧师的自白。在这样的自白中,阿梅莉具有善良、拘泥于秩序、做好事也讲究节制、说话有些刻薄等特点,她甚至“不接受我再有新的品德,也不接受已有的品德进一步完善”。很多读者也许会觉得这个平凡的灵魂如何配的上牧师,而对于她更多的分析却发现,阿梅莉在故事后面所表现的克制、隐忍、宽容有时更多的体现了神意。

    在收留吕德的事情上,我认为牧师出现了第一次违背道德的问题。

    道德有不同的层面,那些精神信仰者通常以追求最高的道德标准为其终生的目标,这些精神信仰者让人世多了许多绚丽。这种道德的追求,个人觉得无法通过跨越的方式,如想让世人安心,首先要安身边人的心。牧师擅自将吕德带回家,已经扰乱了阿梅莉的身心,我们歌颂牧师的美德,却也知道这种美德并非没有边界,过分夸大则容易演变为贪图美德的自私,会危害到周围人的利益。(如果我是阿梅莉,我想我会抱孩子回娘家的)但是,这种贪图美德的自私如果并未影响到他人还是应当值得称赞的,毕竟如菩萨般可以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布施行善的人,我未曾见一人,况菩萨修行开始也是住相布施的,如果有人住在贪图美德上行善,我相信其福德亦是无量,当然如果他可以打破这一份枷锁,就又多获一份自由)

    当一个人寻到解脱痛苦,让内心充满宁静的路时,他最应当引领的人就是身边的人,让他们也知道这条路的崇高,愿意跟随你即使不愿意至少能理解你所走的路,不要期望在救赎你身边的人之前去就救赎他人,这不是分别,而是神安置他们在你身边,这是对你最初的考验。

    吕德双面失明,并且,长期和一个聋哑人生活在一起,心智残缺像一口阴暗不见底的深井。牧师决定对她启蒙,向其中一颗一颗的投入石子,可却没有收到一点回音,牧师也变的有些灰心,可有一天他突然听到了那从井底传来的声音,“那是三月五日。我记下这个日期仿佛这是个生日。这不只是微笑,而是脱胎换骨。她的五官一下子活跃了;这像是豁然开朗,类似阿尔卑斯山巅上的这道霞光,黎明前映着雪峰颤动,然后从黑暗中喷薄出来”,牧师的心在灰暗中等待了这么久,见到这样的霞光怎会不动心呢?在牧师的教导下,这口深井传出越来越多的回应,随着石子的增多,连那井水都涌了出来,并且是那样清澈甘洌,“大地真像鸟唱的那么美吗?”“蝴蝶会唱吗?”“你们看到的东西真的跟这一样美吗?”“那么主为什么对我们说:瞧野地里的百合花”,当这个曾经智力愚钝、污秽不堪的孩子,在牧师的教导下说出这样的话时,尤其她还拥有美丽的面孔,牧师自己都不知何时爱上了她。

    牧师开始走在第二次违背道德的路上,而这次我们看到他在开始的自白中并没有承认,当牧师说出“吉特吕德,您要知道您长的很漂亮”后,吕德陷入了长久的沉默,面孔出现严肃的表情。这个自我意识已经萌发的孩子从这句话及阿梅莉和牧师之前的言谈中,隐隐的感觉到有违背道德的“罪”在升起。即使这样,根据他的日记我还是无从判断,那时牧师已经爱上了吕德,这个过程中牧师所展现的关爱,我以为还是一个终极道德追求者所表现出的无私欲的爱。

    可是当牧师的儿子雅克出现,两个同样得年轻人在教堂里,雅克拿起吕德得手指放到琴键上,这一幕被牧师看到。“我惊讶和难受得程度就是对自己也不愿承认”,这句话彻底让我们明白了牧师的心意。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牧师熟练的运用基督教教义中有利于自己的言辞,将同样是基督徒的雅克击退,使其放弃对吕德的追求。而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牧师定会经常的反思自己的言行,以检视自己的言行是否全部代表了上帝的旨意,是否如上帝期许的那样,传播了真正的福音。这样的反思经常在他的日记中得到体现,他不想去背叛上帝,而隐约中又感觉自己对待吕德的感情,对待雅克的态度违背了神的旨意,在这种纠结矛盾的心理状态下,牧师展开了自我欺骗的旅程。

    吕德内心之初就如同一片荒漠,而在牧师的浇灌下,在这荒漠的内心中渐渐的长出各种花朵,慢慢还有了天空、河流、清风……牧师在播洒福音的时候,有意不去将人性黑暗的东西传递给她,并且以不要打扰吕德内心的宁静为由,让雅克放弃对她的感情。所以,不难理解吕德会说出,“我觉得自己心中只有好意”,拥有这样想法的孩子以为自己爱上牧师也是美丽的。牧师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有同样的感情,但一旦想到这样的感情会受到谴责,就开始自我欺骗。这样的自我欺骗,其实在生活中,在不同的事情上我们都曾经应用过,只是有时我们并不曾仔细的观察过自己的内心,并未从内心之中把它捡选出来,当然更谈不上去面对并征服他了。

    牧师在日记中甚至引用基督的圣训“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啦”,来支撑他的自我欺骗,“吉特吕德全身洋溢的美满幸福,来自她不知道什么是罪。她的心中只有光明,只有爱。”他欺骗自己所做的一切是正确的。然而,真正的美满幸福怎能是这样?我更相信如特蕾莎修女那样,她用她的双眼见到了这世界上最深的罪,杀戮、贫穷、饥饿、疾病、不公、欺骗……然后积极的投入到这场自我救赎及救赎众生的生命旅程中,最后荣耀的与主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美满幸福。

    有意或无意错误的传播福音,只会让人远离上帝,严重会导致致命的后果。这样的后果,我们在吕德手术重见光明后看到了。“当我走进你们的家,您知道吗,首先让我看到的……啊!我还是应该跟你说的:我首先看到的是我们的错,我们的罪。”在她纯洁的内心之中,无法容忍自己犯下的罪。“当我看到雅克时,我顿时明白我爱的不是您,而是他。他确确实实有您的面孔,我要说的是我想像中您有的那张面孔……”当她睁开眼时,同我们一样看到的是被美貌所迷惑的欲望,而她之初是爱着牧师的灵魂,以为牧师也有着如同他灵魂一样美丽的外貌,现实如此让吕德失望。也许她意识到自己被欲望所侵占内心是有罪的,也许她意识到自己背叛了牧师的灵魂是有罪的,也许她意识到她的出现让阿梅莉如此悲伤是有罪的,也许她意识到自己无法和那个样貌英俊的雅克在一起是有罪的……,吕德无法在这种罪中自拔,而牧师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救她于黑暗,最终她选择弃绝,“今天早晨日出时,她经过一阵谵妄和沮丧后去世了。”

    我未见过一个不曾违背过道德的人,我未见过一个不曾自我欺骗的人,并不是因为这样的相信,而让我们在违背道德,在自我欺骗时心安理得。因为按照基督的教义,我们每个人都有原罪,当我们睁开双眼由于欲望更加加深了自己的罪。当我们的双眼在看到光明也看到自己的罪时,当我们决定不再自我欺骗而进行深刻的反省时,也一定要记住《约翰三书》中有“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这样一句话。当吕德借由神的力量知道了自己的罪恶,那也不要忘记,神在让我们流血时,也是给我们留了光明的路,你不需要以身弃绝来赎罪,在他光明的引导下带着你认为有罪的灵魂,用其他的方式来赎罪吧,这样的方式有很多,只要出于真诚神定会赦免她。

    上帝在通往天堂的路上预设了一道道窄门,他们以不同的面貌出现,每一道窄门都是考验,让你认识到罪,就是其中的一道,凡是世俗律法不需要你用生命去抵偿的,皆可不必用生命赎罪,因为神比人更宽容,因为神需要你用生命为他去做更多的事情,想到之前日本小保方晴子事件中的负责人本笹井芳树,我敬佩你严格的道德自律,但我真的觉得你完全没有必要在52岁,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下自尽,以来向你心中的神赎罪。不久之后,小保方晴子的实验结果也将要公布,希望她能越过这道窄门。

    这里献给所有那些发现了自己的“罪”,抛弃了自我欺骗,或者暂时没有抛弃而准备抛弃,勇敢的走向追求极限道德路上的人,如吕德,如牧师,如笹井芳树……你们本已是勇士,可以不必采用如此决绝的方式赎罪。

    毕竟神不是为了惩罚众生而造众生。

             17.10.2014  尼日尔河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未见过一个不曾违背过道德的人——关于《田园交响曲》里的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jl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