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24日,是2018潍坊市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中学校长培训班在山师正式开班的第二天。继23号下午去山大辅仁学校参观考察并听取了郑校长的汇报后,今天上午由山大附中总校长赵勇给我们做《做有温度的教育》的报告。赵校长以幽默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用自己经历的鲜活的事例,为我们谈了他对教育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彰显了一位执着于教育事业的齐鲁名校长朴素真挚而又博大宽广的教育情怀。
一、让教师幸福地工作
学校的教职工都曾有过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他们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向往着“诗和远方”。今天他们的工作状态就是当年他们当学生时候的"诗和远方",所以他们不能只是生活在对美好未来的梦想中,他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就理应是幸福的。他们来到一所学校当教师,校长有责任让他们体验工作的幸福。校长应该千方百计让每一位教职员工感受到尊重,让他们每天都能充满激情的工作,享受工作,做让他们感到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赵校长说,要充分运用好四个关键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自由民主倾听宽容。因为有自由,所以思维活跃;因为有民主,所以积极参与;因为有倾听,所以善于表达;因为有宽容,所以善于挑战。如果做到四个词,老师的表现和状态就会大不一样,老师们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校长把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真正成就这个学校。校长的首要任务就是成就一批名师,让老师们在这个学校有一种幸福的生命体验。
三、真正的教育是学会尊重
赵勇校长特别强调站在教育的角度看待教学,让每一位教师成为懂教育的行家里手,带着教育的情怀大爱对待学生中发生的所谓的违纪事件,得体地处理各种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既要体现出“淡然处之”的素养,又要有正确处理的方法和艺术。抓住每一个与 学生接触的机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给学生一个喜欢你的理由。例如面对学生恋爱的问题 ,既不能熟视无睹,又不能大惊小怪,简单粗暴,要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像朋友一样帮他们分析利弊,激发起学生上进自强的愿望,巧妙成功地将一件坏事转化为好事。赵勇校长还举到一个例子:一位整理卫生的大妈,刚整理好了校园的卫生,一位同学人家里走,随手就扔了一大块纸团在地上,这个大妈也是一位懂教育的老人,追上去问,“同学,你的语文试卷丢了!”那个同学说,“不要了”,“那我就帮你扔到垃圾桶里去。”老人说。自始至终整理卫生的大妈也没有大声呵斥这位同学。相信这位同学的内心不会没有点感触,以后他一定会逐步改变自己的行为!教育就是这样润物无声而又能触及学生心灵深处柔软之处的真实的发生了,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几乎所有老师,都能认识到教育的底色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爱与会爱是两码事。这里边差别就在于有没有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被尊重是人的最大需求。爱到深处是尊重。要建立起孩子对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甚至是无助的时候,想起自己的父母或老师,就感到心里暖暖的的,内心充满了安全感,浑身充满了力量,不怕失败,勇敢前行。所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非常重要!学校里边的任何一个教职员工,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设计的每一节课,与孩子的每一次对话,处理孩子的每一件事,一切一切,都是教育的机会,都是影响他的机会,都是让孩子喜欢你喜欢学校的机会。在这些机会里边,永远不要将最重要的一法宝丢掉,那就是对学生的尊重。
三、让学生发生真实性的学习
教育犯的错误,通常都是教育者主观上在着急,然后就按照自己的意志“抱着学生快跑”,而学生却没有体验到跑步的快乐和艰辛,只觉得索然无味。无论是国家基础课程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都要着眼于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让成长和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及内心深处。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上小组探究,学生讨论和展示,当众表达,这样的课堂模式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意义是深远的,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记住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就是学生亲自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创造力、学习力、合作力、自信心都得到了锻炼,这对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情景和活动才能让他们有触动心灵的生命体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校本课程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现在国家提倡的研学旅行,都是很有必要的。“满堂灌”“死记硬背”“只啃课本”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戕害,与国家教育方针和时代的要求、人民对于高质量的教育期盼格格不入。新的课改精神看上去复杂神秘,其实也不过就这样:课堂上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要自学,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就跟上老师的点拨与相领。要牢记:经历即成长!学校是课程的实施者和部分课程的设计者,但无论知识技能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不能生硬地灌给学生!
四、教育即成长
这第四个方面,仍然是对前几个方面的一个总结。一个学校的成功,主要的三大类人群的共同成长,少了任何一个方面的成长,都不会是成功的教育。三大类人群就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学校要想尽一切办法,搭建平台,让三类人之间发生和谐而又复杂的纠缠,形成一种和合共生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校共育是一所办学质量提升和办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问题学生的背后从来都不乏问题家长和问题家庭。当然这并不是推卸教师的责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学生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手段。学校紧紧抓住这三个群体,持续发力,协调推进,学校教育必将越来越好。教师要千方百计让教师幸福地工作,学生快乐地学习,家长积极而有尊严地配合学校,三位一体,共同提升,共同成长。这里提到家长有尊严地配合学校的工作,是因为不少学校的不少教师在开家长会时,在家长群里发布消息时,在单独与家长交流时,一味地表扬所谓优生的家长,毫不留情地批评学生表现如何如可不好,家长如何如何做得很差,让不少家长无地自容,在学校里和其他家长面前甚至是自己孩子的面前抬不起头来。这种不顾及尊严和感受的家校沟通并不能因此而促进家长的快速成长,只会让学生和家长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对我们的教育目的和初衷相背而行。成功的学校教育是发挥校长智慧,彰显校长教育情怀,让教师、家长、学生都能不断成长的过程!
无论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憧憬着自己或家庭无限美好的诗和远方,每一个人都希望未来的生活美好而幸福,然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当下,是不是也应该幸福呢,是不是只有未来才应该是美好的,而追求未来的过程是不是也可以很幸福?
愿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学生:幸福地向往,诗意的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