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义芳君说茶
话说,但凡铁观音爱好者,对于铁观音飘飘然、若即若离的兰花幽香,或缕缕不绝、回味无穷的余韵情有独钟。
但,对于大部人而言,最直接的品饮体验莫过于一口茶汤入口时从舌尖到喉底瞬间的滋味冲激感:或鲜爽回甘,或醇厚绵和,或凝滞生涩,或滋味淡薄……
事实上,方寸之间,一泡铁观音的“生与死”早已定格。
一杯香高味醇韵足的铁观音自然是大家所梦寐以求的,不过,日常品饮时,这样的“好事”并非总能如影随形。我们也总是能与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铁观音不期而遇,譬如:滋味过于淡薄。
那为什么有些铁观音冲泡后总让人感觉“食之无味”呢?今天,义芳君就来跟大家分享导致铁观音滋味淡薄的五种原因。
第一,茶青过于粗老。
过于粗老的茶青,内含物质的含量与活性明显不如鲜叶。因此,成品茶条索往往显得粗鄙蓬松,叶底较硬薄,香气容易轻飘,滋味淡薄。
铁观音鲜叶正确的采摘应该是开面采,即一芯二、三叶,这样嫩度适中。当然,也不能太嫩,鲜叶太嫩的话,不适合制成乌龙茶,外形容易显得细瘦,香低味涩。
第二,茶青不是高山茶,而是平地茶。
我们知道,在地理环境趋同的区域内,高山茶的茶青一般鲜嫩度比较好,成品茶具有香高、滋浓、耐冲泡的特点。
相反,平地茶园海拔地、日照长、气温高,茶青叶片较为短硬,天然缺乏清雅之气,滋味也就显得较为平淡,音韵不足。
第三,茶青失水过多。
铁观音的高香与水韵,与制作过程中的摇青密不可分。
摇青是一个让萎凋后的茶叶“死去活来”的过程。掌握不到位,容易造成失水过多,甚至变成“死青”。
这样一来,茶叶便显得干枯,无生机,泡水后滋味淡薄则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如果摇青到位的话,茶叶走水顺畅,茶叶中的芳香物质逐步扩散到叶片,与叶片里的一些有机物质结合,容易集聚形成铁观音的香高水韵。
第四,压茶机急压,缺乏韧性与后劲。
相比传统工艺制茶来说,近年来出现的大规模采用压茶机急压而成的“机制茶”,茶青受力单一,缺少来自各个方面、持续性的揉捻,茶青发酵程度低,茶汤青味偏重,香气轻飘,不耐。
尤其是三泡过后,便索然无味,犹如程咬金的三板斧,后劲不足。
虽然这种“急就章式”的制茶正在被当地主管部门取缔,但市面上依然能够见到它们的身影,茶人们不可不加以注意。
第五,“急进急出”的冲泡手法。
茶中有乾坤,50%掌握在泡茶人的手上。
一泡茶的滋味浓淡、鲜老;香气的高低、强弱最终需要依靠泡茶人的巧手呈现出来。
因此,泡茶人对于投茶量、注水温度、注水角度、出汤时间的把握,将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人泡茶时十分心急,一刻也等不了,总是“急进急出”,就非常有可能因为投茶量偏少,或注水温度不够,或出汤太快,直接影响了茶叶内含物质的析出,导致茶汤滋味偏淡薄。
看完了这五点,相信喜欢铁观音的您再也不用因为滋味淡薄而闷闷不乐了。
喝茶是一个双向过程。你爱茶,懂茶,茶也就会更加懂你。
希望大家都能喝到一杯好茶!
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欢迎爱茶的您留言交流。茶眼看世界•品茗知冷暖•乐享茶生活,了解更多茶知识,了解更多茶知识,欢迎关注“义芳君说茶”微信公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