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追求。同时,爱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是否能给予别人爱,而自己内心也充盈着爱和喜悦的能力。“利他爱己,慈济惠人”,我们未必与生俱来就有爱的能力,但是只要我们看见了内心中爱的匮乏与缺口,看见了“内在小孩”那渴望爱的困乏和茫然无助,我们便已经拥有了看见自己的智慧,便具备了习得爱的基本要素。学习爱自己、爱他人,是滋养我们精神世界的一眼清泉,绵绵流长,光可鉴人。
爱的解析曾有一段时间翻来覆去地读《走在世界的边缘》,一次次为年仅20岁的程浩感动着,激励着,他用坚强、积极、乐观、热爱……这些关键字注写了他年仅20岁的生命历程。书中写了他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渴望,对亲情的渴望,然而因为病痛的折磨,使他不得不长年卧床,甚至不能张开双臂去搂一下自己心爱的女孩。“人固有一死,在有限的生命里,为什么不能精彩?”他用自己对生命要活得精彩的无限追求和热爱之心,用友善、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用丰富、纯净、乐观的内心世界,向周围的人,向这个世界传递着自己的爱和精彩。
爱的解析爱,如果仅仅把它解读为男女之爱,那就太狭义了。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仁爱之心,是要我们能由内而外地生出爱,给予爱,并能用自己的行为去教化周围人的人去习得爱。早在春秋时期孔老夫子与学生子路的对话中就以真爱与否作出如下言论:如果你施爱的出发点是为了慈济他人,却又不接受对方对你的谢意(爱意),那你这就是假爱,因为你在施爱的过程中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感受,却阻碍了对方爱的能力的生发。不但要自己施予爱,还要接纳对方对自己爱的表达,才能教化和影响更多的人去学习仁爱。如果具有这样一份能力,那才是具备了爱的能力。爱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表达,更存在于身体力行的实践,由此,才能够以春风化雨般去浇灌和润泽周遭,最终让大家都行走在爱的路上。
爱,是一种修行。一个胸怀大爱的人必定有着一份高远的使命与追求,他会用他爱的智慧去修行人生的功课,去洞察自己的无明,去体验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正是在各种爱的体悟中,我们才渐渐明白了什么是真爱,什么是爱自己、爱他人,才明白什么是大爱之心。也只有在爱的满足和给予中,我们的心才能安驻于当下,安驻于每一朵云彩,每一片树叶,每一个花瓣,才能在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看到喜悦的美,安静的美,收获的美,感恩的美……也才能如初子之心,全然敞开,自由自在地喜悦在每一个当下,每一片风景中。
眼耳鼻舌身意,受想行识,是众生感知、起念的诸相之源,也是妄生烦恼、痛苦的根本。拜伦·凯蒂的《一念之转》让我们看到“妄念”的因缘果报,转念、放下才是我们通往喜悦、自在、幸福的路径。
爱你所想,爱你所见,用爱的智慧去诠释生活给予我们的馈赠,爱的修行,永远不晚,静待花开,嗅得花香,春风十里,不如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