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
老梗不谈生死,他也不懂为什么有的时候,有人不知道死的效果和意义,却妄然枉然地拿生死说事儿。老梗的妈得了重病,按别人也就没了,也许是老梗妈太乐观,因此病魔都被老梗妈感动了,只有居高不下的指数,人却好像还生龙活虎。医生跟老梗说,你妈真能活,你妈指数上天了。老梗伺候了老妈一下午,跟老妈说说笑笑,可是心里却塞满了苦丁根儿和甘草仁儿。这时笑对生人,就是他的笑对人生。
《》
曾用有时觉得自己快飘起来了,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他决定就睡,等到醒来时,脑子里人站两队,她是一队,其他人是一队。或者不幸的是,她是一对,其他人是一堆。
老梗年轻时很招人喜欢,丑而坚强,猥琐里带着骨气。生活削老梗多年,如今珠圆玉润,色香味俱全。
老梗小时候志向远大,村子太小装不下他。大人们拍拍他的脑袋问有啥志向,他背着手笑而不语。少年老梗看到村北头的长头发杨琳,总是思绪飘往将来;看到在村口磨盘下跪在地上滚泥球的高手,总是眼神里充满了怜悯。
十多年过去,杨琳的头发剪了长了又剪,喜酒喝过三次,孩子像三拨小老虎。当年打泥蛋儿的如今站在棚子下边,左手提刀,右手捏鸡脖子,吆喝一声,手一紧刀一横,鸡血呲出来,还下出一只蛋。
老梗是新人,因此作者这两天一直写他。老梗说我是新人。别人都祝新人白头偕老,老梗张开两只手耸了耸肩。
老梗没钱,不缺钱。没钱是一直的状态,缺钱是一种情绪。老梗把钱看得不重要,因为钱是一种信息流,是一种手段,是一种介质。如果曾用手里拿着一把钞票远远对他招摇,老梗会心存蔑视地流出口水,如果有尾巴就左右摇,叫两声也不是不可以。
老梗的女儿小贝壳三岁,牙没长全,说话的时候作模作样,奶声奶气的声调左右摇曳。小贝壳很可爱,是个假厨师,中午切蔬菜,晚上剁水果,剁不完心里有事儿,会失眠。
老梗在现实里备受压抑,而在思想的殿堂里却头戴王冠,也许白日的落魄是他对才华的伪装,在深夜四下寂静时才摇身一变。然而老梗不是躲在幻想里风花雪月的阿Q,他是一位耕耘生命的老把式,眼睛擦亮,腰杆挺直,矮而倔强。老梗的生命到了第二十七个年头的时候,儒墨道法的血液在他的胸中交汇奔涌,哲学思想令他对生命的理解深刻透彻。他不会站成孤单的一棵树,他站成的是地下的森林,有朝一日破土而出的时候,会
很快地被世人膜拜和仰望。
老梗译了几个句子,孤芳自赏一番,觉得这句子里有颜如玉又有黄金屋。自己在做翻译时貌似男神,拿笔的手指泛有微光,自己会心一笑狐媚无比,主角光环扣在脑门儿上,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妖”字。
老梗想起李小凤儿,心抖得睡不着觉,好像她在反复颠倒着说两句话“我是你媳妇儿”和“我不是你媳妇儿”,老梗的心像是有个弹簧压板儿,机关来回触发,就和两个人真有可能似的。老梗的原则很简单,想想就行了。
老梗总觉得自己很容易有钱,就好像花钱那么容易。他一要是有了工作,就会像臭咸鱼进了水,化成龙,龙飞凤舞。老梗觉得将来媳妇可能叫李小凤儿,嘴歪眼斜,心地善良。
李小凤儿是钢铁二厂的工人,身材魁梧,比老梗高半头,一双大手刚柔并济,她生性斯文,气质大方。李小凤儿文化程度很高,写一手好字,希望将来可以作教师,做阳光底下最光明的蜡烛。
李小凤儿模样不招人待见,然而她从不为此苦恼,因为她有看不见的美丽,得瞎了眼用心去体会。
《》
什么是好男人?那么多答案莫衷一是,老梗说,好男人没有标准,也没有固定可考察的行为,唯“认可”二字。
什么是认可呢?
风雨一生的老人起床后习惯地招呼一声老伴儿。
中年男人虎咧咧地护着自家婆姨的面子。
刚有了心上人的丫头听到他的消息会摆弄发梢揪缠衣角。
怎样做到认可则见仁见智,而再体贴的揣摩,不及做一个正好的自己。
生活没有诗意可言,既未必循规蹈矩,又未必极泰极否,不可能有钱就什么都顺利,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毫无情面;人却是可以诗意的,不自找烦恼和无趣,也不自怨自怜不敢追求,花谢就赏月,天阴便吹风。
年轻的人最好使自己成为两种中转热点:一种中转金钱和有益事物,解决物质不足;一种中转情谊和知识智慧,解决精神空虚。老梗觉得,年轻人容易误解银行的功能,认为其存储大于流通。老梗说年轻人与其执着于内容积累,不如尝试变得功能强大。内容淤积变成死水,前功常易尽弃。功能代谢稳定,人愈变得厚重。
老梗出狱后成了哲学家,因为他每天都在反思人生的意义,证实自己愿意付出生命的原因是否为真,查验自己为了亲人和爱人的努力是否为假。这个哲学家肯吃苦,善于吃苦,苦中作乐。他觉得人力无法改变完全的人生现状,可是在他把自己此作精卫的比喻里,却含有莫大的勇气,甚至比只为一己之恨的女娃要更勇敢。精卫是为了过去身为女娃儿自己奋斗的,他却是为了将来的其他人奋斗的,这些不同使他不能屈服于窘迫的当下,使他在劳动时不遗余力,也使他稍有欣慰时不作停歇。
老梗的女儿才三岁,已经很懂事。由于想念和崇拜父亲,以至敢于违反母亲的训令。她只不过是希望能早点见到自己的爸爸,得到父亲的疼爱,老梗想起女儿会鼻子发酸,眼泪盈眶,这个小生命多好呀!老梗心里千万次告诫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靠本事挣大钱。将来女儿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想要做什么都能为女儿准备好一切,为女儿做一个完美助推的父亲,一座矗立在女儿身后强力守护的大山。
《不学习的时候写毒鸡汤》
请不要努力学习,付出不一定有收获啊。今天我在自己的电脑壁纸上看到了“付出不一定有收获,只要努力过就好”的励志标语,非常受触动,就把壁纸换成了Jenna的照片,一张,自定义填充,一整个屏幕脸都横了,颇合我意。
付出不一定有收获,根据经验看是合理的,但逻辑推敲后就不合理。你付出不一定有收获,那么付出所建设的成果肯定要被接受,而任意接收者都没有做你的付出,他们做自己的付出收获了你的收获,对他们而言付出一定有收获。于是我们说,这是个悖论。
《假经验》
1,学习英语的过程,其实回头一看,是不断克服对英语错误认识的过程。
2,你觉得英语其实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吓自己一跳?也许一直学的不是英语。你对英语的内心定义,多半其实是英语教材和教育教学的英语,其实是我们国家英语教材不地道。英语是image化的,丰富的,严谨的,生动的,等等,你想想你的初高中教材,是吗?你还以为是自己不好?是的,也是你不好。迄今为止,我觉得最典型的英语形象代表,《经济学人》吧。似一美女,倾慕有加,恨不能撩动,无论到自己屋谈谈人生。
3,这就叫学好英语了?
学好英语,就是自如地使用英语,和老外谈话他们不痛苦,看电影没字幕自己不痛苦?
学好英语,就是自己是个词汇库,什么词汇都知道,能读对,能拼对?
学好英语,就是听力口语好得令人羡慕?
我不能说是错,但是不好。因为这些路子最后都有死瓶颈,不是在现实运用碰壁,就是专业水平,或者在学习的进取拓展。
真的说学好了英语,当然这是个开放话题,得明确自己要学到什么水平吧,得知道语言的本质和精化吧,得明白对英语学习和翻译的区分吧?很多问题都需要甄别清楚,而这个过程,就是你不断走上弯路又哭着走下一个弯路,弯路多了经验丰富,两眼放光,神色如贼,视角猥琐。
我只告诉你什么不是。
那么背一部分词典书就扔掉吧,这是咱们本土特色的东西。
那么听一部分新闻听力就扔掉吧,因为人家广播不是为了应试的。
那么翻译一些翻译理论书就开始骂吧,技巧是花瓶,别人做出花瓶是艺术,你拿花瓶来指导实践是巫术。
是的,不好为人师的我,只写毒鸡汤,只启发思考。
4我学了那么多,才知道你的功夫正在白费。然而作为将来可能极有可能做不入流辅导老师的我,要挣学生的钱,肯定免不了在欺骗和育人之间天人交战,我的wifi会告诉我,育人吧。
《人间设计员》
写这本书的初衷来自《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但是我一直很反感近百年来,普通大众的读物里渗透着各种平庸的误解,或对本民族智慧的无知,或关于知识智慧本身的轻浅信深。如今的人,读外国的只言片语可以奉为圭臬,听到宣传国学智慧即以为吆喝嗓子卖假药。殊不知在如今世界,有四种智慧,一个希腊传统的,一个欧陆传统的,一个印度传统的,最后一个是中国传统的,而这些理论的左右向上,又可以分为精英智慧,或民族智慧。国人不懂神,去读《牧》即会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国人不知本民族思想的高妙,自然逐渐产生迷惘的一代。西方人可以因为"信什么"而人生空虚,而要强调的是,我们自己家的人,只有不解决“实现什么”才会空虚。于是试笔要写作《人间设计员》(唯为易懂),或名《大造化》。
充盈的自我由以下构成:你问自己的问题,及对自己提问的考析,手中拥有的思想工具;你的情感意志,肉体与拥有的有形物质;你所在的时代及家庭、社会,与你有关的生命。
人生要解决的难题有三个:提取知识和建立思想,善用意志与力量,填充永远的匮乏。
自我由模态的体验得出,单独的色彩无法命名,而有白或白和其他色彩的情况下,黑即可从绝对的存在中成为相对存在。
关于学习:如同滑滑梯,先做出攀登竖梯的努力,才有光滑顺利的下滑可实现,而一味执着在下滑的梯面,每次踩上几步就会滑下来,且无法体验滑滑梯的乐趣,即,使已有的努力无必要的意义。
《大造化》
讲述一个中国现实里的青年,开始由放任自流的生命到自己去求知的过程,这样他学习各种智慧的过程就可以把儒释道等都写进去。李般,师父名字叫若。
《道之般若》
心里没有屋子,即使住着华宇大幢,人也是熟居于其中而没有察觉的;如果道识达到,智慧遍博,心里没有智光将其裹挟飞发,那么纵使读书破万卷,所涉皆大渊薮,人也是徘徊在其中个别的小机巧中而没有觉悟的。
曾经有一次吃早饭,禅师说起他和朋友在山溪散步,其中一个人拿起碗在溪水里舀了一下,故事便没有后文。师兄弟们各自发言,而当时我只是就事论事。如今知道,那是一个顿悟。
如今我成了舀水的人,亿万景象脱离了我自己的幻生,真实地像浩淼长河一束流去。天大,地大,我大。天盈,地厚,而我虚明。我将这解脱的时刻放慢,尤似射箭飞光。
我谓人生三境:有不空,空不有,不空有。
我来到世上,先是各种既然得到,比如家庭及周围的人、自由与保护、金钱与生活物质、所信与所令信,这些信息、关系与物质等要我去接受和学习,使我存活与成长,是有不空;我能够成长到独自谋生活,又要谋人生时,会发现自己认为的人生与现实的社会有所出入,现时的体验无法联系已知的有限的知识,必须还要一些高明的知识或思想指导人生,那么多知识和见识有的虚假有的与当下无关,这时在历练的磨难中,我会逐渐摒弃掉成见经验、世俗浅见和片面虚假的号称智慧的知识,最后我也许在一定的年纪,终于能够以哲学、佛学、儒学、道学等追求真理真相的学问指导人生、浸润人生或与人生合一,是空不有;而不知何时,我会发现人生的进展逐渐有各种已知的学问和思想欣然参与进来,本来繁杂难以梳理的输入和感悟,会被我统一起来,梳理、建制、发展、深化精化,那些学问不再是我外的背负,而是心里的至圣、善知识、菩提般若,是不空有。
有不空,才能大全满而空,而空又只是智慧融合的一个不清晰的阶段,即真空妙有。然而空、有、不空、不有都有对空有的执着,我仍然不能获得解脱与合一,在下一步开悟之前,我的人生极有可能会一直在物质不足、精神空虚,因此仍须固执地精进地不断追问,经历了那么多彷徨和无力、得到与失去,书上知识与智慧的明照,那样困顿而失落的日子,连问题都无法问出,答案就更不只何处寻来,青春、爱情、人生三大问题的困扰在责任、家庭、事功三大问题到来之前渐渐变得索然无味恍然如梦,而那点亮神光的人和事,书与物,情及念,使肉体之内的灵魂越发充盈与光明。在这样漫长的时光里,我做了难以计数的对于空、有的努力,终于不再执着这空、这有、这空这有对我的牵连,空与决定无关、有也并非注定的,有了住心的智慧,又不去住心,不在旧地界里住,而是大住人间世,这样的规模,非有充实的智慧和阅历、圆满的自我和开放的本真不可。原本追问的真实,已经被不须也无法追问的大真实所取代,孤立的自我被包涵我的有情所取代,大千气、象与人间心、理被本地风光取代,大归于我的小处,我的小也可以按大来看,随心所欲,是有现实之矩,不逾而任运。
人年岁大了,渐渐明白要搁置下一些大的题目,而去做精致的、立足造福于爱人和家庭社会的小题目。这个过程或早已晓得个中道理,然而非有那样的放下、那样的人来,似乎就不是契机,勉强而不能成行,不等到心动而行动就不可。
以前总嫌自己行动不够飒爽、话说得不够高明、想法不及前人奇妙,这样汲汲的成长,趣味饶多,也是忽然才恍然好久不去作这样的自视,不去作这样的审度,已是行动忘我、言辞由心、想法朴素,又有那样的人,令你的恩怨无有,令你的后来简单,也令你不再站立如独木般孤寒。
人活一天是要大俗的,大俗才能不俗,只为一分境界坦荡,一个心念温暖,倾宇宙之力于一瞬,以一瞬去活大千众生。这样的心行,以前不知所措。如今似乎摸着门道,无始的道理、智慧,都只在一人,一生情、事,也只在人上。
和一位老绅士聊到他上车。他与共和国同年同月同日生,经历了精神解放的年代,也经历了精神压抑的岁月,后来经历了中年丧子老来丧妻的悲痛,他说生活不是可以讨论和轻易自己定论的——这都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每个人都有要接在手里的命运,他们都接受了,你有什么不接受的呢?
我问他现在靠什么支撑生命。
他反问:生命还需要支撑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