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邓稼先》教后反思1

《邓稼先》教后反思1

作者: 板栗李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2-08 14:40 被阅读0次

《邓稼先》教后反思1:

    人物传记类的文章处理不好教学目标很容易跑偏,特别是杨振宁的《邓稼先》,这篇文章写作角度独特,抒情意味很浓,文本内容中可开拓的范围很广,例如:中国的“百年屈辱史”“四人帮”的社会背景等。要避免教学目标跑偏,教材文体的确定很重要。根据单元目标,本单元内容为“杰出人物”,把它定性为传记是合理的。根据文章的体裁,教学目标确定为作者如何展现邓稼先的高尚人格与巨大贡献,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深意笃。

秉承“一课一得”的教学原则,为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本节课备课中提高了学生的起点,坚决执行“学生一望而知的知识不讲”,将课堂的主力放在引导学生思考上。

第一课时中,让学生分析“六个小小标题”的特点,学生就出现了卡顿。课前给了15分钟的预习时间,可见效果不佳,个别学生预习习惯未养成。于是我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以第一个小标题为例:“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叙述的是历史,然后学生基本能分析出小标题的特点。第二个环节,寻找它们的共性,学生又一头雾水,无从思考。在与学生讨论中,学生理解错误,认为是寻找六个小标题的共同点,不能分类比较,注意思考。当然也提醒我们,教师的提问指向性一定要明确。

第三个环节从写作手法、人物品格或个性概括等角度用两个四字词语拟小标题,学生出现了这么几个问题:1.方向不明确;2.脱离文本;3.畏难情绪。为保证学习效果,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小组合作,首先确定方向;然后独立拟小标题;再小组交流,确定答案。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上台展示,把答案写到黑板上,再全班同学一起评论优缺点,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其中有一个小组给第四部分拟题“守口如瓶,烘托稼先”,其他学生很快发现“守口如瓶”概括不当,并结合第四部分内容阐释了理由,非常精彩。

在这一环节中,多次出现惊讶声、嘲笑声、恍然大悟后的叹息声,课堂气氛活跃,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思维的碰撞,像一阵阵春风吹开了冷冻一冬的湖面,整体效果应该不错,唯一遗憾的还是耗时较多,原本设计两节课的内容,需要三节课完成。

  2023.2.8

相关文章

  • 《邓稼先》教后札记

    开学第一周的第三天我在班里上了《邓稼先》。在上之前,我利用两个早读时间让孩子把文章读了五六遍,因为学校有规定,早读...

  • 【教学反思】《邓稼先》教后记

    开学第一课上《邓稼先》,在假期即将结束时,对这一课就进行了思考。将学习的重点确定为:感悟邓稼先的品格,挖掘文中在叙...

  • 《邓稼先》教学反思

    文/明天会更好 2019.2.27 《邓稼先》是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杨振宁为我国两...

  • 《邓稼先》课后反思

    《邓稼先》一课课文比较长,和学生距离也比较远,开学那天就在想怎么讲,怎么讲才能够让我和学生比较轻松,突破点在哪里?...

  • 1:邓稼先

    1导课:先来齐读这首小诗: 一纸军令赴楼兰,隐形埋名数十年,两弹一星尽显忠,去时青丝归来翁。 说说你猜到了谁?对于...

  • 他的成就与精神令人无比景仰——《邓稼先传》2018-03-04

    《邓稼先传》2018-18 许鹿希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1月份时读了《邓稼先:温文尔雅的坚守》一书,这次读了《邓稼...

  • 《邓稼先》主问题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功绩与品行,学习邓稼先舍身许国、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忠诚纯正的人格; 2、...

  • 邓稼先与《邓稼先传》

    一、邓稼先其人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19...

  • 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是中国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

  • 邓稼先

    生在安徽怀宁县,留美归来搞科研。 二十八年如一日,研究氢弹原子弹。 九六四原子弹, 一九六七爆氢弹。 中华民族重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邓稼先》教后反思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qf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