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眼前的黑不是黑,
你们说的白是什么白?
—你是我的眼
我们说的是同一个中国吗?
近来和周围的人说的比较多的概念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有一个4人分群理论,今天不表。),从快手抖音,乃至手机OV,都说明了小镇青年的力量。这种力量在消费市场,也在价值观市场。
今天把这个理论推演一步,说一个三层结构。即每个城市都有高等教育人群,中等教育人群,和 未受教育或初等教育人群。
教育的影响在于思维训练,知识的获得是次要的。教育程度越高,越能接受理想、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同时还有对社会广泛规则的适应,也就是懂规矩和遵守规则。教育程度低,更注重周围人群的认同,容易接受暗示。
在国家层面,这种三层结构就像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差别,在每个城市中,就是城市富裕阶层、工薪阶层、农村。这里没有任何褒贬之意,只是一种划分方式。
我想说的是,当你评论一个现象时,你所在阶层与所评论对象阶层的差异,会决定你的观点和结论。每个人的观点和体验,都只是那地方那个阶层那个人群的视角。
被遗忘的角落和我的观察
以上来源于个人近来的体会,身处于中等城市城乡结合部几天来的观察。周围的人群都有这些特点
- 六十岁以上,几乎没有受过教育
- 身体都有各种常年劳作的遗留问题
- 不熟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运作
- 缺乏基本卫生保健常识
这些人的行为也有很多共性
- 聊天是这些人获得信息的唯一方式,所以每个都有极大的热情拉家常,打听隐私,也不介意提及自己的家事
- 自我为中心,聊天嗓门大,不考虑周边的感受
- 规则意识淡,行为随意性很大
- 收入普遍不高,仅在基本生存需求上支出
当每天焦虑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的我身处这样的环境,毫无疑问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冲击。我相信这些实实在在存在于中国的每个地区。同时,自然也存在与这些人群匹配的政府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这我就不能说太多。
从新零售的角度,三层人群理论颠覆传统城市理想经济人的营销假设。而国家层面,我们的政府和领导人非常不容易,还是给他们更多鼓励和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