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复习一:导言

复习一:导言

作者: f516917bccd1 | 来源:发表于2019-12-23 19:00 被阅读0次

    我在讲解《正文》时,常常提到《奇迹课程》的架构犹如一首交响乐,其实《练习手册》也毫不逊色。交响乐曲(尤其是十八、十九世纪的作品)的主要特性就是整部乐曲分成三部分,先是「呈现部」(exposition),一开场就推出好几个主题;然后进入「展开部」(development),静心发挥每一主题;最后则是「再现部」(recapitulation),以别有新意的方式重新展现先前的主题。我们在整部的《练习手册》也看到了类似的架构。

    这个架构在第一到六十课尤为明显,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如何高明地以交响乐形式来建构他的教学资料。前五十课为我们「呈示」而且「展开」了好几个重要主题,然后以崭新的形式在复习一里「再现」这些主题。这种紧密的结构,在本篇导言的尾声更是明白点出来,到了后文,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我的解说将聚焦于《练习手册》前五十课的几个重要主题,它们也是《奇迹课程》的轴心思想,我会特别点出耶稣在这个复习里如何将它们一以贯之,统合为一个整体。

    大体说来,《奇迹课程》这首交响乐是这样进展的:《正文》一开篇就提出「奇迹没有难易之分」(T-1.I.1:1)这个中心主题,到了《练习手册》,我们也在开篇那几课看到类似的主题:「知见没有难易之分」。

    在本文的前三段,耶稣指导我们如何进行每课的练习,他要我们从早到晚「愈常」想起当天的观念「愈好」。

    (1:1-3:2)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一连串的复习。每个复习都包含了前面五课的观念,由第一个开始,到第五十个结束。每个观念后面还加上简短的解说,供你复习时参考之用。当你练习时,应该这样进行:

    在一天之始,先念一下这五个观念,包含解说在内。随后则无需按照前后次序,只要每个观念至少练习一次即可。每个练习至少投入两分钟的时间;念完一遍后,反省一下那观念以及相关的解说。在这一天中,愈常练习愈好。假如五个观念中有一个特别吸引你,不妨专注其上。只需记得,在一天结束之前,再把它们全都复习一遍。

    练习时,对每个观念下面的解说,无需过于拘泥于字面意义,也无需打破沙锅问到底。试着抓到它的要点即可;再想一下与今天的复习相关的观念。

    我们看到耶稣再次重申了「反省」的重要,而且要我们随时把当天的观念应用到生活里。不仅如此,我们还注意到他强调的是练习的内涵,抓到它的「要点」而非它的形式。他并不乐见我们练习时过于咬文嚼字或拘泥细节,唯有把这些观念普遍套用在当天的具体事件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3:3-4:1)念完这个观念及其解说之后,应该闭起眼睛来练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个安静的地方独自练习。

    由于你还在初学阶段,我们才会特别强调练习的形式。

    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耶稣在此提供了一个冥想的形式。虽然他在「我什么都不需要做」那一节告诉我们,这不是教人冥想的课程(T-18.VII.4),但他绝无反对冥想的意思,只是表明了冥想并非宽恕的必修功课而已。这一点,耶稣在本文说的比较保留,但在《教师指南》「上主之师应该如何度日?」(M-16)表达得较为直接。一旦把操练或冥想形式化,它们很容易变质,沦为宗教仪式或某种偶像,这就和耶稣针对「特殊性」的教诲完全背道而驰了。我在讲解前五十课时一再强调,《奇迹课程》的一大宗旨就是教导我们如何普遍运用于生活中,这一点在整部《练习手册》可说表露无遗。如果我们只能在固定时段或特定形式下才能与上主同在、想起耶稣或记起当天的练习,可说已经违背了这些练习的初衷。为此,耶稣特别点出「你还在初学阶段」。由于耶稣认定每个人都必须从阶梯底层学起,故他基本上想要从头训练我们的起心动念,要我们放下自以为很懂的那一套冥想沉思、祈祷及灵修,从头跟他学起。一开始,这位老师给我们一些形式,通常都是相当简单的练习,但他并不想让我们把这些练习变成特殊的对象而沉溺其中。因此,他在我们进入《练习手册》之初,就一再叮咛我们,切莫误用了这些练习。

    (4:2-3)慢慢地,你必须学会无需借助于特殊环境,仍能把所学到的观念运用出来。外境愈是混乱不安,你愈需要这种练习,不应只用在表面上风平浪静的时刻。

    耶稣并不反对我们为了帮助自己安心冥想而做一些特殊的准备,他只是不乐见我们和姿势、呼吸、蜡烛、音乐、《奇迹课程》或任何其他东西建立起某种特殊关系。不论身在何处,一个人快乐与否绝非借着改善外在环境,而唯有改变自己的想法,才可能真正快乐,这才是关键所在。总之,他并不反对我们为了专心或放松而做的任何安排,但要切记随时警惕,任何彰显特殊性的仪式化倾向,其实都已违背了练习的初衷。

    (4:4-5)这一学习的宗旨是要疗愈你的烦躁不安,让你的心安定下来。你无法借由逃避它们或退隐到一个避风港而得到心安的。

    容我再强调一次,耶稣并非说我们不该冥想,或不该设定练习的时段。相反的,这正是《练习手册》前五十课一直在教导我们的。耶稣只是让我们明白自己仍在初学阶段,而他要领我们去的境界远远超乎于此。《教师指南》在讲解「如何修炼圣灵的正义」时有一段动人的描述,让我们瞥见了这个「远远超乎于此」的境界:

    正义与真相之间没有本质上的矛盾,正义只是迈向真相的小小一步罢了。只要踏出了这一步,它就会将你领至另一方向。你此行所遇到的壮丽景观和辽阔的视野,绝不是你举步之初预想得到的。随着脚步的前进,即使柳暗花明,日臻佳境,但与此路的尽头,时间告终之境的奇绝景观相比,它就相形失色了。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起点就是正义。(M-19.2:4-9)

    由此可知,固定的练习时段和冥想形式只是入门的方便法门而已。

    (5:1)你迟早会明白,平安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只要你能接纳自己所面临的任何场景。

    这一句话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能在宁静时刻享有平安,而且更要在周遭天崩地裂之际也享有平安才行。比如说,当我们自己或家人被病魔打倒之际,当愤怒与指责排山倒海而来之时,以及当自己陷于内疚、焦虑、恐惧,乃至于种种业力现前的时刻。在这类时刻,我们特别需要想起耶稣和他的教诲。如果我们只能在身心宁静之时求助耶稣或享有平安,岂能称得上修行?给予自己一段宁静的时光,固然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内心,但这仅仅是训练过程的一部分而已。一旦熟悉了这个往内看的过程,每当我们发现自己又要听信小我之际,那宁静中的平安便会立刻让我们察觉到「该撤换老师」了。

    (5:2)你终会明了,自己的生命无所不在,你的平安也像你自身一样无所不在。

    这就是我们练习的终极目标:学习把具体的功课普遍套用在每一种生活处境,也就是运用在所有的关系、所有的事件,而且必须随时随地,绝无例外。根据《奇迹课程》的关键形上原则——外面那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表示真正的世界是在我们心内,只有这儿,才有平安可言。进一步说,身外既然没有世界,它又怎么影响得了我们。这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功课,也是我们用心研读及操练这部课程的真正目的。

    (6:1-3)你会发现,为了达到复习的目的,有些观念并不全然采用它们先前规定的练习形式。你就按照当天所给的方式去练吧!无需沿用它们原有的词句,也无需依循先前建议的运用方式。

    看到耶稣的弹性没有?我们应效法他,不要拘泥于练习的形式,而应把焦点放在形式所指向的内涵上。

    导言最后一句预告了整个「复习一」的基本方向:

    (6:4)我们此刻着重的乃是前五十课观念之间的关联性,你会从中看到一个结构紧密的思想体系。

    意思是说,耶稣即将在这十课的复习中串联起所有的主题,让我们看清其中的一贯性与整体性。所谓「结构紧密的思想体系」,即指《课程》任何一个主题或观念必会延伸成另一观念,它们有内在的一贯性。我先前说过,前五十课的一贯主旨就是修正我们的妄见。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看到耶稣如何苦口婆心地想让我们明白「自己的想法决定了眼前世界」的道理,这也可说是「投射形成知见」最详尽的解说,这个原则在《正文》也提过两次(T-13.V.3:5;T-21.in.1:1)。耶稣是这么描述的:我们往内看时,惊骇地发现自己内心充满了罪咎惧之念,于是迫不及待将它们投射出去;这一投射构成了我们心目中的外在世界之因,也因而,在我们的经验中,世界被扭曲为一个果。故耶稣才说,这是治因而非治果的课程(我们先前已经引述过)(T-21.VII.7:8)。也就是说,这部课程不是教导我们如何改变世界或改善自己的行为,而是改变自己内心充满判断及攻击的念头。

    耶稣还说,我们自以为的想法根本称不上是一种想法,因为我们的想法和他及上主的想法恰恰相反;而凡是与上主以及圣爱的一体生命相反之念,根本不可能存在,因此,我们的攻击、焦虑以及判断之念也不可能存在。不幸的是,我们精神错乱的心灵不仅认定它们存在,还进一步把虚幻的分裂与仇恨之念投射出去,才会看到那个原本不存在的世界,只因它源自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念头。为此之故,我们的想法才是一切问题的所在,也是我们有待拯救之处。而所谓的救恩,不过是教我们修正这些错误想法,选择和平之果而非冲突。《正文》以下这一段话,我们虽然早就耳熟能详了,在此仍值得重述,这次我多引了几句:

    救恩可说是超越这类自我概念的解脱境界。救恩关切的不是心灵的内涵,而是心灵自认为它能思想的那种心理。凡能胡思乱想的就会有选择的余地,还可能看见不同想法所形成的不同结果。(T-21.V.14:3-5)

    前五十课还有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决定」,或说「改变心念」。这些练习之所以能痛下针砭,即是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唯有如此,我们才有机会把自己的愤怒与判断之念转为宽恕与平安之念。只要我们选择了正念,它们便会自动向外推恩,如此一来,我们的眼光便提升到耶稣所谓的「慧见」了。然而,外在世界未必会跟着改变,大多数时候,世界依然故我,唯一改变的是我们看待世界的目光,也就是我对世界的诠释。唯有锲而不舍地持续宽恕,终有一天,我们会抵达基督的慧见或说圣灵的正见,唯独这种正见才可能看见而且深知唯一圣子与生俱来的同一生命本质。

    总结一下,复习的主旨是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攻击之念与眼前世界之间的关联,唯有聆听耶稣敦促我们改变心念的请求,允许他成为我们看待万物的智慧之源,才有可能修出真正的慧见。当然,复习里还会提到几个次要主题,我也会顺带讲解。在这十课复习的诸多主题当中,慧见是一切的关键。我们马上就会读到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习一:导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rt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