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聚散,本是常态,可我却把这些看的太重,所以生活中常常有患得患失的感觉,让自己有些说不出的忧伤。
一位朋友,是我读书写作的启蒙老师,曾与我亦师亦友。我们曾共同读书,共同交流文学知识,互相鼓励。那段日子,拥有这样的朋友,觉得自己很骄傲、很开心。人生几何,知音难得。
我们曾一起读过《巴黎圣母院》,一同读过《明朝那些事儿》,一同读过《鲁滨逊漂流记》、《大中东行记》、《艺术与哲学》等几十本书。与他共读的那段日子,我们相谈甚欢,共同憧憬着往后走进区作协的美好场景。
再后来,他开始逐渐消失,一开始只是几个月,再到后来,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我从不习惯的等待,到生气,再到失望,到现在,我默默地读着书,却早已忘却了走进区作协的约定。后来听说,他早已进入了区作协,我也只是淡然一笑,偶尔想起,也忍不住心痛,只是为了那段亦师亦友的纯洁友情。
我后来想了很多,虽有理解,却无法接受改变。工作和生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事情,谁都会面临波折和痛苦,谁都有改变自己的权利,再加上对方或许在工作中加官晋爵,在生活中身肩多个角色,已自顾不暇,又哪里有时间去督促别人读书呢?更何况,人家早已达成了目标,而我却还在原地踏步,无法进步的自己,如何怪别人遗忘?
人生聚散本无常,人世间有多少种聚散,如果每一个都看的太重,那生活岂不是只有忧伤?每个人都要学会走自己的路,已无所谓 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