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节,一个西方传入的节日,之前一直不太在意,也把它看成商家营销的噱头。
今年的父亲节,我想好好静下来思考,谈谈我的父亲。
提到父亲,我们会想起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那是伟岸的身影,父爱如山。
我的父亲,是一位建筑工人,钉模板架子工。不善言辞,老黄牛精神,埋头做事,默默无闻。九十年代的时候,北漂做海鲜水产生意,亏了十几万,回老家做建筑工人,我妈开杂货店,一起挣钱还债。期间,父亲从北京回来,还偷渡去了台湾一年,那时台湾是亚洲四小龙,去台湾有挣到一点钱。回来后,继续上工地钉模板,那时我才几岁,依稀记得我妈凌晨就要起来,做好饭,去城里拿货,家里的店,不仅卖杂货,也卖菜和肉类,所以每天凌晨都要上县城拿鲜货。父亲,早上5点多起来吃过早饭,就上工地去了。
我起床的时候,妈妈已经回来了,一大早就要忙活起来,铺货,照顾我和弟弟的起居,那时还小,不知道帮什么忙,就记得我和弟弟,小时候不愁零食吃,不愁水果吃,那时大姨在县城开水果批发部,我们自己家里也卖水果,所以,我和弟弟的童年,应该是同村小伙伴羡慕的童年生活吧。
慢慢长大了,我开始会帮忙家里,看店、照顾弟弟,有时候母亲凌晨上县城,嘱咐我来下米煮早饭,我开始会分担一点。母亲负责店里的所有事物,那时,我们家门口是通往我们村大海的必经之路,这一路上开了很多店,竞争也很激烈,不过,那时市场很大,渔民来往很多,我们家生意也很好。
对父亲的印象就是在我们吃晚饭的时候,父亲回到家,工服变的很脏,一身的疲惫,洗漱一下,我和弟弟都吃好了,父亲才上桌吃饭。早出晚归是常态,就这样过了几年,家里的债也慢慢还清了,父母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了。不过,随着渔民越来越少,很多人南下深圳打工去了,在家里从事渔业生产的人也少了,我们家店里的生意也没有前几年好。
父亲也决定去出国,去南非四年,回来广州呆了一年。然后,上内蒙古工地做隧道去了,后来又去西安、四川、云南、全国各地的隧道工地跑。
在我高中的时候,父亲去了深圳开货车,后来,又去了印尼、东帝汶等国,都是从事建筑工人工作。
兜兜转转,现在父亲在云南的隧道工地,一辈子打工,一辈子跟工地打交道。挣得都是辛苦钱,培养了我和弟弟上大学。
曾经,我天真的认为,我长大了,出来社会工作了,就可以让父母早点退休。可如今,被现实,实实在在的打脸,父母依然还要为我们的小家庭操心。
如今,我也身为父亲,两个孩子的父亲,但我的父亲是我永远的榜样。父爱如山,默默无言,静水流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