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
楠木湾是川中一个不起眼但有名气的小山村。
说它不起眼,因为地图上根本查不出来。当然现在科技发达了,百度上可以搜索到,定位一看就明了。 说它有名气,是因为这里产楠木、产茶油,方圆几百公里只有楠木湾的黄土地才适宜栽种楠木和山茶树。每当阳春三月,茶花芳菲,楠木湾洋溢着春光明媚、喜庆欢乐的气氛。
楠木湾有一条小河,周年四季河水潺潺,粮丰果鲜,滋养出楠木湾一个个俊男靓女。
楠木湾除了一户姓周的大户人家,还有几家是各自为营,单门独户的在东头、西边散落着。
周家祖先是地主,解放前周围十里八乡数百家是周家的佃农,每年都要给他家上贡两季粮食。
周家大四合院高阔大气,全是用厚实的楠木板为墙、楠树为梁、黑瓦为盖。每一方都有正房和厢房,每间屋子的四角都是圆木为柱,柱子上精雕细琢有十二生肖、双龙戏珠、花鸟鱼虫等栩栩如生的动物,寓意周家生机盎然,永不衰败。正堂屋外梁上,一对长龙分别由左右翻腾聚首于中,龙头高昂用舌头托起一颗晶莹剔透的玉珠。夜晚,这颗玉珠熠熠生辉,光彩照人。门口左右各一尊足有两米高的石狮,彰显出周家的霸气。
上溯到民国时期,楠木湾虽然水土丰沛,但带有糍性的黄土地不适宜种粮食,适宜栽种楠木,山茶,生产瓷器。因为瓷器窑子要大量的黄土,土地损毁严重,所以周家只做了几个月的土窑,雇人生产的瓦片将四合院的全部予以换盖。楠木湾生产的瓦片油亮结实,每次雨后四合院是光亮如新。
周家粮食有人进贡,居家的所有物件都是用楠木制作的。解放后周家老爷子被镇压,山上的楠树在土地革命时期被政府砍伐,运了几大卡车拉去军工厂支援祖国建设。随后,山上全部改种为山茶树,集体生产时,楠木湾的人家每年都会分到一坛山茶油。因为要吃饭,周围几个大队的乡亲也挑粮食来兑换茶油。所以楠木湾的人家没有吃过苦日子。
尽管时光飞逝了近100年,但周家的房屋因为材质优,依然毫发无损,随时都能焕然如新。
解放前,周家老爷子娶有四房姨太,只有大姨太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其他三个姨太解放后依然住在四合院里。
四合院按照老爷子的吩咐,大姨太和儿子居正房屋4间,其他三个姨太分别居左、右、下房。
大姨太的三个女儿在解放后不久便相继嫁了出去。因为三个闺女长的有姿有色,嫁的自然是城里的大户人家。
儿子占老三,大名叫周宗盛,小名叫周三狗,娶的老婆叫吴碧花,是川中井盐主产地开盐场的女儿。这女子长得水灵灵的,因为与周家门当户对,周三狗人也帅气,自然就许配给了他。
上世纪五十年代,吴碧华家的盐场在川中十几个县份上都开有代销店。家中就吴碧华一个闺女,银子是堆满了山。尽管盐场归集体所有了,但家里窖的银子换成人民币也能修好长一条街。
打把吴碧华接进屋后,周家四合院更显得殷实富得流油。
周三狗除了对母亲尽够孝心,平常对三个小妈也是仁尽义至,尽力为孝把她们照顾好。
三个小妈都夸宗盛是个好孝子,过上过下都把他“三娃”“三娃”的叫。
文化大革命期间,周家的四个姨太经常挨批斗,积恨成疾,相继离世。
周三狗和吴碧华也被生产队打压,每天上茶山上干最苦的活,挑粪松土啥都干,工分却比别人少两分,粮食也分的少。幸好周家三个女子嫁到城里都有钱,三个姐姐都疼这个弟弟,加上吴碧华娘家很有钱,那些贫下中农每年缺吃少穿,青黄不接,他两口子却从来没有挨过饿,家里的肉没有缺过,还偷偷的救济相邻的贫困户。
吴碧华给周家生有一儿一女。因为基因不错,两个后生也长得俊俏美丽。
儿子叫周方南,女儿叫周方虹。
2
上世纪60年代前后,四川不少地方也闹饥荒,农村人个个面黄肌瘦、弱不禁风。
周家三个女子因为长得养眼漂亮嫁给了城里有钱人家,自然怜爱弟弟三狗。吴碧华娘家也是有钱的商人,虽然也属于“地富反坏右”专政的对象,但家底还是厚实的。外面饿死再多的人,那些贫下中农们吃了上顿没下顿,周家人关进四合院也炖肉烧鸡吃,日子也是富的流油。两口子心善,这应该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好家风。周家虽然是地主,但他们不欺压百姓,粮食缺个百儿八十斤也不上门去收,遇到要饭的还从袖口里掏出一块银子打发走,所以解放前后每天都有乞讨要饭的人在四合院门口等候周家主人施舍。
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周方南、周方虹兄妹俩看到了社会的贫富不均现象。因为爷爷奶奶去世的早,他们经常问娘为什么我们家天天顿顿吃白米饭,李二狗、陈秀花、王四坨家吃包谷糊糊,吃清汤寡水的红薯稀饭,而且没有油荤。姐弟俩知道自己运气好,投胎到富人家。只要上小伙伴家去玩,看到他们穿补巴衣服,吃的不如自己家喂狗的,住的又是泥巴打的土墙,盖的稻草,他们就叹气。两兄妹经常将家里的花生糖果兜出来散发给小伙伴们吃。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周宗盛即周三狗和吴碧华两口子会撮上好几升大米、包谷去东家走西家,分别给李家陈家还有姓王的送去。也有挑箩筐、背篼子上家里来借粮的,几十百把斤,周家也乐意借给他们。生产队分粮食的时候,他们便先把周家的还上。
每次大队开会,都会有一个程序就是斗争地主。周三狗每次上台低头被吼两句就下台去,因为平常和社员的关系处的好,没有哪一家缺少他家的救济,所以没有人憎恨他。不比以前老爷子在的时候,连拉带推拽上台,被人恶狠狠的训斥、打骂。因为解放初期周家是政府重点专政的对象。老爷子活活被折磨死掉,几个姨太经过几次斗争,遍体鳞伤,极怨成疾,相继含恨离世。周三狗的母亲大姨太也是一样。
即便如此,他也不敢说一句反政府反人民的话,老老实实,“低头负罪”。并教育方南、方虹兄妹俩要专心读书,夹起尾巴做人。
兄妹俩每天和楠木湾的一群小伙伴翻过一座小山丘,到楠木湾小学念书。
楠木湾小学是文化大革命初,由楠木湾大队和漆树湾大队、双堰塘大队联合办的。8名老师都是这三个大队从家庭成分好的初、高中文化的知识青年中选出来的,小学学制只有五年,学校每个年级一个班。校长由三个大队的书记轮流当一年。大队书记都有高中文化,思想进步,政治觉悟高。老师工资由中心小学发。
方虹上一年级的时候,哥哥周方南读四年级。因为哥哥比妹妹大3岁。方南长的像爸爸,个高体壮,国字脸。方虹替妈妈,小个,清秀甜美,笑起来的时候嘴角露出两个小酒窝。
每天两兄妹上学放学都一起,哥哥心疼妹妹,放学路上还把妹妹的书包一起搭在肩上。虽然不足两里地,方虹每天跟在哥哥后面跑,度过了两年的欢乐时光。方南上初中了,方虹没有哥哥照顾,每天回家都懒洋洋的。初中校在离楠木湾9里路的街上,一条土路七拐八绕,要走1个小时。
方虹和楠木湾东头的李二狗同班。哥哥读初中了,每天出门不在一个方向。李二狗每天上学都要经过周家门口,这样方虹从三年级开始,就会在门口与李二狗一起去上学。
李二狗叫李国明,家里有五兄妹。每天他们一起去上学,放学的路上,小国明也会像哥哥一样让方虹把书包给他一起背上。以前他看方南就是这样照顾妹妹的。
这样,方虹和国明也在楠木湾小学度过了三年的欢乐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