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那些事儿
读《论语》,学成语-2

读《论语》,学成语-2

作者: 万里尘归 | 来源:发表于2023-01-13 23:25 被阅读0次

老万继昨天整理的出自《论语》的成语之后,今天继续来一边整理第二波的成语,一边继续学习学习这圣人的仁义之道。

那么,就接着昨天已经整理学习了的20个成语来开始今天新的一轮的读《论语》,学成语的温故而知新之旅吧!

21.耳顺之年

【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2.发愤忘食

【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3.犯上作乱

【解释】: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4.肥马轻裘

【解释】: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25.斐然成章

【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自】:《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26.分崩离析

【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自】:《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27.父母之邦

【解释】:指祖国。

【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28.刚毅木讷

【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29.各不相谋

【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0.恭而有礼

【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31.攻乎异端

【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32.过犹不及

【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33.怪力乱神

【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34.后生可畏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5.患得患失

【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36.诲人不倦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7.惠而不费

【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38.见义勇为

【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39.见贤思齐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0.既往不咎

【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下一轮的温故知新,明天继续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学成语-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zw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