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要句中有疑问代词就用问号
有这样一句话:
“她已经好几天没到厂里去了,不知道他们糕点厂跟港商合资的事到底怎么样了?她担着心呢。”
问号用在疑问句和反问句句末,表示问句句尾的停顿。
疑问句的明显标志就是有疑问词,但是有疑问词的句子并非都是疑问句。
如句中带有“谁”、“什么”、“怎么”、“是否等。
虽然出现了疑问代词,但整个句子并非具有疑问语气,因此带有疑问词的非疑问句句末不能使用问号。
例句中的问号显然是使用不当的。
因为从整个句子来看,句调是平缓的,虽然出现了疑问词“怎么”,但这并不是向谁发出询问,因此应将问号改为句号。
例句犯了一见疑问词就用问号的错误,使陈述的语气变为疑问的语气,读起来感觉很不舒服。
实际的写作中,这样的错误非常常见,要多加注意。
正确的是:“她已经好几天没到厂里去了,不知道他们糕点厂跟港商合资的事到底怎么样了。她担着心呢。”
【特别提示】
用疑问代词发问,让人就疑问代词指代部分回答的问句,叫做特指问句。
特指问句是有所指而问,句中常用“谁”“什么”、“怎么”、“怎样”、“哪”、“几”、“多少”等疑问词做疑问点,句末用“呢”、“啊”语气词以示强调,不能用“吗”。
特指问句要求针对疑问词所提的问题作具体的回答,不能单纯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特指问句的句末应使用问号,不是特指问句的句末不能使用问号。
特指问句还可以直接由一个名词性词语加疑问语气词“呢”组成,而不用疑问代词。
2,选择问句中问号的误用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还是拿不定主意。
这是一个典型的选择问句,但第一个问号用错了,应将问号改成逗号。
虽然句子带有疑问语气,但“今天去呢”并非一个完整的问句,在句子中不能用句末点号。
很多人容易在这个问题上犯错。
例句就犯了在选择问句中同时使用问号的错误,造成语调不必要的重复。
选择问句是列出两项或几项,让人选择其中一项来回答,不能用单纯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词语来回答。
选择问句常用“……还是……”、“是……是……”等句式。
在选择向句中,供选择的项目有时在前面加“是”、在末尾加“呢”以表示强调,有时不加。
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由于选择问句供选择的两项之间有时有停顿,有时无停顿,无停顿处无需加标点,而有停顿的选项之间应使用逗号,在句子的最后用问号,而不必像例句中那样在每个选项后都加问号。
例句中“今天去呢”后面应该改成逗号。
正确是“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还是拿不定主意。”
【特别提示】
一般的情况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
如果选择项比较短,选择项之间的停顿也比较短甚至没有停顿,选择项之间也可以不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间号。
3,选择问句句群中少用问号
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但仔细查看,却发现与原文有一点点不符:
不是文字出了问题,而是将句中的“不以为非呢”后面的问号换成了逗号。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标点的改动,却使整个句子关系发生了变化。
认真辨析例句的结构可得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复句,而是一个句群。
虽然只由两个问句构成,但每个选择项的内容都是彼此独立的,有着完整的意义。
既然是独立完整的句子,就应该使用句号,因此应将第二个逗号改成问号。
正确的是:“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例句犯了在选择问句句群中少用问号的错误,与选择问句中问号的使用规则发生了混淆。
有时几个疑问句一个接一个地连在一起,各个疑问句之间并不构成选择关系,而是构成连续发问的句群。
这时各个疑问句句末都应加上问号,不能省略任何一个,也不能用其他标点符号代替问号。
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容易犯错。
这一点应与前面的“选择问句中问号的误用”相区别。
【特别提示】
选择问句句群中的每个选择项都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应在每个选择项后面都使用问号。
句群之间少用问号或者用逗号、分号的,均属于误用。
4,倒装句中问号的误用
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主语是“同志们”,在主谓之间是不能用句号的,应用逗号。
又因为句子带有疑问语气,因此在引语的句末用问号。
例句犯了在主谓倒装句中使用句末点号(问号)的错误,使标点符号功能错位。
凡带有疑问语气的倒装句,问号都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语气。
不能一看到“吗”、“呢”等疑问词就紧跟其后加问号,这样会颠倒句号和逗号的用法和功能。
例句正确的修改方法为:将问号改成逗号,同时将“同志们”后面的句号改成问号。
正确的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特别提示】
表疑问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一般后面的词作主语,因此在主谓之间不能用句末点号。
句号是一个句末点号,因此只能点在一个句子的末尾,不能点在中间。
5.并列短语作宾语的问号误用
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这是2004年湖北省高考试卷上的一道考题。
实际写作中,常常有人出现这样的错误。
例句中问号的使用欠妥,因为句中的谓语是“知道”,后面的两个小句都是“知道”的宾语,二者构成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在并列短语构成的并列关系的复句中,分句间应用句内点号,如逗号、分号,只在最后一个分句的末尾用句末点号,如句号、问号。
因此,例句可有两种改法:如果将原句读成陈述语气,则将第一个问号改成逗号,句末的问号改成句号;
(一)改为陈述句:
正确的是:“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二)如果保留原句的疑问语气,则将第一个问号改成逗号,句末的问号不变。
正确的是:“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特别提示】
并列短语作宾语的句子有很多,它不等同于简单的并列复句,在使用标点符号上,应注意仔细辨别,分清句子类型。
6,反问句连用只有最后一句用问号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辛苦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能伤他们的心吗,能知恩不报吗?
这里用了两个反问句,但只有最后一个用了问号。
很多人都容易在这个问题上出现错误。
反问句虽然是问句,但表达的却是肯定的意思。
如果是一个反问句,后面当然要用问号,但如果接连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问句,就不能只在最后一句用问号了,而是前面所有的反问句都应该使用问号。
也就是说,例句中的“我们能伤他们的心吗”后面应该使用问号,而不能使用逗号。
正确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辛苦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能伤他们的心吗?能知恩不报吗?”
【特别提示】
由于反问句可以用来抒发强烈的感情,因此有时在反问句的末尾,也可以使用感叹号。
也可以“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辛苦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能伤他们的心吗?能知恩不报吗!”
小结:
学习《问号使用常见的错误》知道了使用句号有以下6种常见的错误:
1,只要句中有疑问代词就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问号的误用;
3,选择问句句群中少用问号;
4,倒装句中问号的误用;
5,并列短语作宾语的问号误用;
6,反问句连用只有最后一句用问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