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偏见附庸之后的“小蛙”

作者: 川泽cha | 来源:发表于2018-03-03 22:35 被阅读8次
手绘

(文章开始前先猜一猜我手绘的图是什么意思)

      心灵鸡汤看过很多,也听过很多,但确实从来都没有过验证其真实性的想法,青年作家里李拓远做的就十分的好,当几千万人被凌晨四点半的哈佛事件所触动的时候,只有他对其进行了怀疑和探寻的过程,当然也许只有他这样的人才会有机会去验证这件事情的真伪,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真正的凌晨十分的哈佛,其实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并不是网络流传的如此夸张,甚至也有空无一人的情况,但是恰恰是这样一个消息取得了如此多的人的信任,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一种目前社会发展的常态,现今社会由于异常发达的知识获取方式让规范化的知识普遍被大众所接受,而且深信不疑,就行成了只看其表不观其内的现状,再如我前段时间在一个杂志上看到的,道德操守不是戏剧表演,是以小故事的形式表述的,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一位孝子的故事,一个中年人的母亲过世了,他内心是十分的痛苦难耐,甚至心痛到了流不出一滴眼泪的境地,但是同村的人看到他母亲过世他没有掉泪而骂他是不孝之子,而且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寨...道德操守好像也只是成为了表面的现象,批判性的眼光更是全然没有。

        或许这就是柴静所说的作为一名记者亦或是新闻工作者的大忌,我们始终要对外界的一切事物保持一种探索的心态,而谈到探索我十分赞同《看见》中所说的: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探寻,就是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相信从这简短的几句话中能够体会到很多的过程,从相信到怀疑,从怀疑到验证真伪,再到彻底相信或不相信。在每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是凭别人的言语来帮助我们判断正确与否,而是要毫无偏见的探寻。这里的偏见,当然是指单方面的相信或者单方面的否定,这也许是我们现在大部分人所缺少的一些东西。

      再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参加团干考试,有一个题目,大学生该不该献血,其实这样的题目,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讲,提干就应该是有些问题的,该还是不该,都是具有煽动性的词语,但是献血讲究的应该是自愿的原则,既然是主张自愿性的,那煽动性的词语就不适用于所讲的对象之上,但我知道作为一堂考试,标准答案应该是希望我们写上该的,但这不就意味着失去了探寻的味道吗,现实就是这样,我们活在一个被条条框框固定的世界中,我只会用自己头顶上井口大小的天空,来判断外面的世界,可是最终结果呢,可悲的终究还是我们本身而已啊。

(看过文章之后应该明白了期中的含义,成为偏见附庸的井底之蛙会让自身完全没有了先前的模样,最终可悲到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相关文章

  • 成为偏见附庸之后的“小蛙”

    (文章开始前先猜一猜我手绘的图是什么意思) 心灵鸡汤看过很多,也听过很多,但确实从来都没有过验证其真实性的...

  • 成为偏见附庸之后的“小蛙”

    木兮LeThun 手绘 (文章开始前先猜一猜我手绘的图是什么意思) 心灵鸡汤看过很多,也听过很多,但确实从来...

  • 遇见小蛙之后

    “我的小青蛙出门几天了,连张相片都没寄回来” “我的小青蛙都没有小伙伴,总是孤零零一个人” 这是我闺蜜最近和我聊天...

  • 你们的蛙儿子,已经被我端上了桌!真香!

    “蛙蛙这么可爱,你们怎么可以吃蛙蛙!”如今,蛙锅已经风靡全国各地,成为继小龙虾之后的国民美食。或许你会觉得蛙类是对...

  • 2018-01-06

    要一切成为他的附庸

  • 《偏见之后》

    穿越重重偏见, 才抵达凝望。 十指,一直是我坚守的阳光。 现在,让余寒把我看见, 刺骨地撕裂, 昨天的语境,今天的...

  • 娱乐至死

    事件成为娱乐的附庸 介质的公信力在摇晃

  • 秋裤

    照片泛滥成为了场景的附庸 音乐作品泛滥成为短视频的附庸 一头扎进秋裤 一头掉进漩涡 都是自己的α 阿尔法和β 贝塔...

  • 打油诗02

    一开始就知道的结局大多不甚美妙 装疯非是疯,卖傻亦非傻 贫乏人附庸风雅 粗学井底小蛙 要亲吻摇曳的冰清玉洁 山有连...

  • 读了《蛙》之后

    读了莫言的《蛙》,想起来过去在乡镇工作时,开展计划生育的情形,有一种后怕的恐惧感。 九十年代末,当时和镇计生办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为偏见附庸之后的“小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bx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