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灰暗、压抑日子之后,台湾的理想主义终于达到高潮,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和人文精神的渴望也日趋高涨。但随之而来的经济现代化的浪潮却让其陷入巨大的失落与无力感之中。人群焦虑、愤懑却无处发泄。
与此同时,一个眼戴墨镜、头顶卷发、身穿黑衫的年轻人横空出世。
他凭借着一副沙哑的嗓音和一身离经叛道的造型迅速走红于华人的流行音乐世界。激越人心的旋律、愤怒有力的歌词更是形成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态度,他的出现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惊醒了沉睡已久的华人音乐圈,久违的旋律让那些失落的灵魂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韧劲与活力。
罗大佑,这个出生于医药世家,从小喜爱弹钢琴,毕业于中国医药大学的高材生,在他41岁的时候才有足够的勇气在自己的个人档案栏中把职业由“医生”改写成“作曲”。
在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护士,姐姐是药剂师,哥哥是牛津大学的心脏医学博士这样的家庭背景影响下,41岁的罗大佑终于摆脱了世代为医的家族寄托,真正活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理直气壮”的人。
尽管早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创造出了《之乎者也》、《未来主人公》、《闪亮的日子》、《皇后大道东》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且影响了包括台湾、香港、大陆在内的整个华人文化圈,为流行音乐这一华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事实上,罗大佑给时代带来的震撼怎样诉说都不为过分。
从《鹿港小镇》里“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表现出的对台湾经济崛起所带来的社会剧烈变革的思考,到《亚细亚的孤儿》“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流露出的对时局和社会的反省与批判,罗大佑一直都处于对时代的伟大探索之中。
尽管大众眼中的罗大佑一直都是以叛逆、愤怒的形象存在,他的歌词犀利刻薄,针对社会问题毫不留情,但真实的他却是极为冷静理性。
他刻意保持着与时代之间的距离,冷眼旁观着这世事无常,因为他做音乐想搞出来的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而价值是冷静思考的结果。
他常说自己是一个不得不随遇而安而随遇而安的人。因为创作需要灵感,灵感需要孤独的伴随。为了保持思想的敏锐与情感的真挚,罗大佑苦心孤诣的营造一种孤独的氛围,他说“孤独时会有一种很特别的状态”。为了这种特别的状态,他搭上了自己的半生。
三十年,他辗转漂泊于台北、纽约、香港、北京、上海等各大华人文化圈。每到一个地方就扎下根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他甚至自己去选购马桶和新家的装饰材料,只为以最深沉的感情去体验华人文化的各种形态与滋味。
最后,他这种朴实、深刻的情感全都以歌词的形式表现出来,升华成整个华人社会的共鸣,为华人社会的现代文化注入全新的力量与活力。
《皇后大道东》、《原乡》、《首都》被外界普遍认为是罗大佑的“中国三部曲”。
在这三首歌当中,《皇后大道东》中表现出的对香港前途命运的追问、《原乡》中对台湾根源的探索、《首都》中对内地变动的思考,无一不展现出罗大佑对黄色人种的浓烈故乡情怀和热烈情感。他以一颗赤子之心苦苦探求着个人价值、社会前途、民族命运之间的情感关联,渴望像一个“吟游诗人”那般,用“歌以载道”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个人使命。
《家Ⅰ》2017年盛夏,专辑《家3》的发布让罗大佑再次回到公众的视线,只不过这个距离上一首专辑的发布时间已13年的歌手此时多了一个新身份——父亲,在他58岁的时候。
专辑的封面是罗大佑一家三口在一个天朗气清的乡村里享受着田园牧歌般生活的场景。相比于34年前专辑《家1》封面所表现出的孤独、压抑,如今的罗大佑更像是完成了一场生命的回归。就像他在新专辑当中中写到的那样:“给我些温暖的,体谅而坚强的,彼此保证的心情,但愿成长日后寒暑狂风暴雨里,有颗不变的心。”生命变得更加的温暖坚强。
《家Ⅲ》从当初高调张扬的黑衣墨镜,到如今素朴简洁的白色汗衫,从年轻的迷失到中年的寻找,再到老年的重建,罗大佑终于完成了对一代人的心灵探索。
他曾说,“一个人的一生会有三个家。第一个家,是父母给我们的家。第二个家,是我们自己出外去追寻的那个家。第三个家,是自己终于成立的家”。
辗转漂泊三十年,如今那个曾高唱着:“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的少年终于回家了。
只是这次他不再愤怒、不再彷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