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脚步踏入中华大地的疆土,调皮的年兽又一次来到凡间捣乱。家家户户贴红联、穿红衣,人们敲锣打鼓燃爆竹,互称“恭喜”,喜迎新年。
“廿三祭祭灶,廿四掸掸尘,廿五廿六搡点心……”
习俗这东西,不带点地方特色,就会变得千篇一律、了无生趣,舟山当然也不例外。
今年对于小溢(化名)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
和老公阿州(化名)在外工作一年后,这是她第一次随丈夫回舟山老家过年。
小溢对舟山并不陌生,但零距离贴近舟山的“年味”,这也是第一次。
行驶在跨海大桥的车上,阿州和小溢说起了在舟山过年的趣事,短暂的归途已然勾起了一个外乡人对舟山新年的向往……
■ 祭灶果的秘密
“乖孙儿,来拜拜灶王爷,拜完外婆给你祭灶果吃”
—外婆说
回程的晚饭后,刚好赶上家里祭灶,阿州带着小溢拜了灶神,说起了小时候的故事。
阿州小时候总是跟着外婆逛菜场,每到新年临近,总会在摊位看到那些花样繁多的“祭灶果”,小孩子看得眼馋了:“外婆,这是什么?我想吃!”
外婆便会唬他说:“你这小瓜崽子,就知道吃,还没到时候呢?”
小孩子莫名有了期盼,但全然不知,这五彩斑斓的糕点除了吃,还能用来干嘛?
直到腊月二十三的晚饭后,外婆在贴着灶王神像的厨房内焚香点烛,并摆上早就备好的“祭灶果”。这个时候,阿州才发现“祭灶果”的庐山真面目。
这是由麻枣和红白球唱主角的甜糕点套餐,配上油枣、麦芽糖、芝麻鸡脚骨糖、寸金糖、白麻片、冻米糖组成,咬一口,充实的糖分在口内弥漫开来,简直是“老少通吃”的味觉福利。
拜完财神爷、吃到自己心思夜想的“祭灶果”后,阿州还想贪嘴,却发现这糕点粘牙的很:“外婆外婆,灶神爷爷也喜欢吃甜的么?”
外婆笑眯眯的摸了摸外孙的头,将故事娓娓道来:“腊月廿三,灶王爷可是要升天的,他要做好一家子的“年终总结”,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咱家的善行或恶行。外婆用这些又黏又甜的“灶糖”,塞住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说好话,你说外婆聪不聪明啊?”
小阿州听得似懂非懂,又把一块糕点塞进了嘴里。
拜完灶神,阿州拆开灶台上的糖果拿给了上岁数的外婆:“外婆,您牙不好,今年的祭灶果特意买了少糖的,您尝尝。”
小溢心想:无论年前的生活有多少寡淡、甚至苦涩,过年的滋味,总是甜甜的。
■ 晒鱼鲞的美味秘诀
“你们现在年轻人就爱晒自拍,要我说,哪有晒鱼鲞有意思?”
—爷爷说
第二天,小溢跟随阿州去爷爷家做客。阿州的爷爷是远近闻名的“晒鱼鲞专业户”。临近年关,不在屋檐下或窗户外挂上那么几条鳗鲞,似乎就没有了备年货的感觉。
饭桌上,鱿鱼鲞烤肉、带鱼鲞、鳗鱼干依次上盘,小溢在内陆城市长大,鲜有机会能尝到如此鲜香脆的海味,特别是炸到金黄的龙头鲞,肉鲜味美,一口下去能听到清脆的声音,堪称下饭神器。
小溢将刚热好的黄酒给爷爷斟满,好奇道:“爷爷,我们现在年轻人都很少会晒鱼鲞了,我看我爸妈晒的鱼鲞也没您晒的好吃,您这手艺是哪里学来的啊?”
“那都是年轻的时候在船上练的。没在捕鱼的时候就抽空在船上剖晒一些鱼鲞,技术自然也就越来越好咯。”爷爷摇了摇头,“晒鱼鲞你们看看简单,还是讲技巧的。”
“剖晒黄鱼、马鲛鱼时,需先撒些盐,时间一到就必需要把盐清洗掉,然后拿去晾晒。晒后的鱼鲞得挂着连吹一周西北风,风越大、气温越低,就越美味。”
爷爷夹了口菜,继续侃侃而谈:“剖鳗时,要把鳗骨头剔洁净,放到网笠上晾晒时必需用手从头到尾抹一遍,这样晒出来的鳗鲞样子不会变。还有选材也很重要,比如说风带鱼一定要选雷达网带鱼,雷达网带鱼油足、肉厚、滋味好。”
那一天爷孙两个聊了很久......
其实关于美食并无特殊的秘诀,这是一代人的智慧,也是一代人的辛劳。
■ 舟山谢年的神操作
“好好学,以后就得你们年轻人来摆了。”
—婆婆说
临近谢年,小溢犯了难。拜岁走亲、祭灶掸尘的习俗她都学得有模有样,唯独这谢年要准备的东西颇有讲究,自己琢磨不透,问阿州也是一知半解,只好向婆婆求助。
婆婆知晓小溢的意思后,便说:“小溢,谢年的时间一般从农历十二月廿五开始,要挑一个东海涨潮的时辰。先前你得准备两张八仙桌,咱家没有八仙桌,用两张桌子拼起来也可以。桌上放两个蜡烛台点上蜡烛,一把酒壶。在桌上放的供品很有讲究,你用笔记一下哦!”“好的,妈。”
“第一排茶酒;
第二排五色糕;
第三排五种蔬菜,
金针菇油豆腐皆可;
第四排荤菜,
猪头朝门,插一把刀;
鱼头朝屋,意味着年年有余,
我们舟山人一般用黄鱼;
生鸡蛋用盐垫底,让蛋竖起来;
最后别忘记放一碟酱油、一碟糖。”
小溢将婆婆的话一一记在纸上,感叹这隐藏在习俗里的寓意是多么细致。
▲
谢年器具
还好谢年的流程阿州倒是没忘,就在一边跟她说道:“等涨潮时辰一到,先由男主人点燃香烛,恭请菩萨光临,祭祀一个小时,中间敬酒三回,我们得拜三次,祈祷全家平安。酒过三巡后送神,放炮竹,送太平经。结束后再做羹饭,请祖宗大人。”
看着小溢慢慢皱起的眉头,阿州不禁笑出了声,“别慌,又不是全家只有你一个人过年,咱们一起准备。”
▲
谢年贡品摆放
一场隆重的谢年不亚于一个家庭的年终总结,小溢在各种琐碎的神操作中,体会到谢年不仅仅是追忆先人,也是为来年的兴旺发达。
除夕前,理发店开始忙碌,乡镇的舟山人开始做起年糕,丈夫的外婆腿脚不方便,小溢帮她置办了年货;
丈夫的爷爷将早就晒好的鱼鲞摆上餐桌,今年他多做了些,让丈夫送给隔壁的李叔;
小溢的婆婆来到小刘家,谢年她先来帮这对小夫妻搭把手。
年末的舟山
同一片祥和的沃土
同一份祈福的愿景
所谓
家和,万事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