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相信江梦南的事迹大家都看了,一个半岁失聪的小女孩,经过后天的不懈努力,目前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读博,不要说一个有听力障碍的人考上清华大学,就一个身体智力都达标的正常人,能考上清华的也屈指可数,记得在主持人采访她时,首先就用唇语说了一句:“我非常佩服你爸爸妈妈!”虽然这句话是说给江梦南,然后江梦南展示给她怎么上课听讲的一个情景,但是这么一句话,应该我是主持人发自肺腑的一句话,也是大家看了她的成长经历后,除了看到她的成就,就是他爸爸妈妈对孩子无尽的关爱和培养她,付出的巨大努力。我们试想一下,在江梦南,半岁失聪的时候,作为父母,心如刀绞,痛彻心扉肯定是难免的,但父母的表现肯定就两种,一种是自我放弃,同时放弃孩子的培养,因为失去听觉,肯定就不会说话,不会说话,肯定就是去一个特殊的聋哑学校,然后过着普通聋哑人的生活;而江梦南父母没有选择这样养育自己的孩子,而是在江梦南到了说话的年龄,父母就让江梦南手放在父母的喉咙位置,感受发声声带的振动,对着镜子,模仿说话的唇语,有时候,一个字,要反复做一万次的练习,才能够说出来,就这样练习,江梦南没有上过一天特殊学校,一直和正常学生一起学习生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她父母有这样的格局和毅力去培养江梦南,凭什么他们就觉得他们付出这么艰辛的努力,女儿就能过正常的生活呢?直到我最近读完了《终身成长》这本书,才真正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
《终身成长》作者是卡罗尔.韦德克,她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这本书,主要写了人的两种思维,一种是固定性思维模式,即智力是固定不变的,并且产生一种让自己表现聪明的欲望,因此会倾向于遇到困难,避免挑战,遇到阻碍,就自我保护或者轻易放弃,对努力看法就是,认为努力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或者会带来更坏的结果,对批评的看法是忽视有用的负面反馈信息,他人在成功时,感到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完成了威胁,最终导致他们很早就停滞不前,无法取得自己本来有潜力取得的成就。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即认为智力是可以提高的,同时产生学习的欲望,会积极得迎接挑战,积极的面对挫折,并且坚持不懈的做下去,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熟能生巧,接受批评,从中学到东西,能够从他们成功中学到新知识,获得灵感,最后他们能够取得很高的成就。这本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人们的思维模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固定思维模式,一个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然后他们的区别在哪个地方,人们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是总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第二部分,从体育冠军,商业领域,人际相处,父母老师教练的培养等方面,讲到了两种思维不同,带来的最后结果不同;第三方面,告诉我们,怎样从固定思维模式到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转变。
这本书,我认为最大的价值,就是经过三天五天的学习,他对我的改变,肯定是一辈子的事情,不仅是我,可能对我的孩子也是一样,而从书中,最有启示的有以下几点:
01 一次测验订终生,就像我们中国一句古话说的一样,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而且我还运用到了我的生活中,一是觉得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么平平无奇,我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干不出什么名堂,所以到目前为止,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因为我有一种固定思维,这就是我的命运,我注定平平无奇,算了,不坚持了,就这样躺平吧,这是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印象;而现在,我读了这本书,现在接触了弘丹写作训练营好多的学员,发现他们都是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对自己的人生500%的负责,而我加入弘丹写作训练营,并且在大家的感染下,和这本书的冲击下,我深刻的理解了努力的重要性。
02另外,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惊讶的发现,以前我居然把这种思想,还运用到孩子身上,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现在孩子二年级),他们有提前一批入选少先队员的小朋友,我以前一直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肯定能够第一批入选少先队员,而事实是,我家小朋友并没有入选,这次的“打击”对我也挺大的,想想班上50个小朋友,第一批入选的有15个小朋友,而我家的连前15名都没有进入,然后我对我家孩子的映像就180度的转变,我觉得她连第一批少先队员都没有加入,那么她肯定不是学习的那块料,算了,就顺其自然吧,然后就听一些毒鸡汤,学习不好的孩子都是来报恩的,让她自由发展吧,但是在那个时候,自己脑海里面又有另外一个声音,孩子还太小,我怎么能这么快给自己的孩子下结论呢,于是,我也开始思考:我有没有认真陪伴孩子,她的学习,我关心了多少,我有没有认真聆听了她的生活学习需求,所以从那以后,我也努力多抽时间陪伴孩子,现在想想,我虽然是有固定思维的人,但在孩子这件事情上面,我也从固定思维,有了一些成长型思维的转变,现在深刻理解了这两种思维以后,想想自己当时的想法好可怕,在自己孩子没有入选第一批少先队员时,我不是在找为啥没有入选的原因,而是为了一个这么可笑的理由,就认为自己孩子不是一块学习的料,如果我没有看终身成长这本书的话,我还在“鸡娃”的路上,因为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的牵绊,对孩子学习路上的坚持摇摆不定,而现在,我不仅对自己,并且在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上面,都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努力方向。
03在这本书里面,还说到了一点,作为一个好父母,或者好的教练,不是说要让我们降低标准来要求自己或者孩子,相反,我们已经知道了努力的意义,那么我更需要高要求和高标准来要求我们自己,正如书里面说的一样,我们要创建一个充满信任,摈弃评判的学习氛围,让自己孩子深刻体会到,“我会来教你,”而不是“让我来评判你的能力,”这是对孩子来说,我需要这样来把帮助孩子,让她理解努力的含义,而对于我来说,只能我知道了怎么教育她的方法,我才能帮助她,可能这也是我选择终身成长的原因!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改变、成长的过程,我们需要的就是慢慢努力,次第花开,花开见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