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火车站在家附近,每次路过要瞧瞧列车的身影,很喜欢这个地标,意味着,我有机会闯入别人的生活。这一直是我的心愿。
小时候喜欢看电视剧,常常想象自己是女一或女二,硬生生在脑海里演了遍“剧本”,戏如人生,我的人生完全也可以在这样那样非特定场景下表演不同的角色。
越长越大,不再相信可以恣意篡改别人的生活,可依旧渴望闯入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都知道他们背后有旁人看不到的辛酸和努力。
表哥希望自己和富二代一样,有钱又体面。专业是工程造价,托人帮他找了家名企,实习期工资虽不多,但也能学到不少。第二天不去了,原因是钉子扎破了一双耐克鞋。
没几天,又冒出想工作的想法,这回提前说明不去工地了,赐他坐办公室潜心研究设计图纸,谁料他不会这么高难度的操作,真想问他在三流大学里干什么了,打球下馆子联机打游戏。
表哥溜回家了,等不及学习的功夫,做梦都想一夜暴富光宗耀祖,于是,跟着父亲做半吊子生意,说着也是个生意人,有的赚就赚,没得赚就吃吃喝喝,生活倒也能图个“劳逸结合”。
脸上偶尔会是划过一丝无奈,苦恼掩藏在那双时而无神的瞳孔里。
想起山丘里的那句歌词,无知的索求,羞耻于求救。害怕去努力,去改变,改变会给懒惰的自身带来严重的不适,像服药后的副作用,一定会存在。
2
成长过程中,人都会面临恐惧这一关,可心中的愿望依旧不会掉色,只会随着时间越放越大,无聊就搜高铁票价,飞机打折票价,渴望闯入别人的生活瞧一瞧,虽然那里初来乍到,陌生的都市气氛,可能它是个“冷漠”的城市,但能接近新一波的人群,重新定义“孤独”的解释。
三五成群的朋友走在并不宽的巷子里,各自都有站位,尽管口口声声说“我们关系都很好”,她也不会站你旁边,群体里又分小群体,就像俄罗斯套娃,人心隔着人心,仅仅是墙面的厚度不一罢了。
这样的关系,看起来像块塑料,网民纷纷上前凑热闹,“塑料姐妹情”。彼此找到站位,找到那棵救命草,至少看上去显得不那么孤独。
朋友这东西不必刻意把手交给对方握紧,友谊的细水长流,感情流的是细腻,是真诚。握的太紧,只能停留在表层。
有两个朋友关系还不错的朋友,每回三四个人出去吃饭,她们会不顾及旁人的目光,手拉手如胶似漆地黏在一块。认识久了,她们有个相似的地方,恐惧陌生地方,与陌生人交流羞怯胆小。
外面的世界很大很辽阔,个体的存在向来都是孤独的,嘻嘻哈哈玩耍过后应该回归安静的个人世界,人前刻意避免“孤独”,只是证明了你没有勇气不敢闯入繁华世界。
3
闯入别人的世界,需要勇气,更需要足够坚硬的砥柱。如果自身脆弱的力量还不足以摧毁眼前堆砌的石块,把手头的杂事理清也算是一种福气。
现实生活中,谁还不会做语言的巨人,不就是打个嘴炮过把瘾,睡一觉起来,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完成了,实现了,过瘾的就不是区区这一小时,能持续未来好一阵子。
社会的共同进步,可持续性发展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习惯了优点能一直延续下去,做事不就容易多了,愁容不就少了,生活不就更美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