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郭敬明喜提“最佳辩手”后,我却看到了他身上父母最无力的样子

郭敬明喜提“最佳辩手”后,我却看到了他身上父母最无力的样子

作者: 白熊保 | 来源:发表于2019-10-24 19:09 被阅读0次

    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上线两周,就承包了十几个热搜,郭敬明更是背负着1亿多网友对他的希望,不仅喜提最佳辩手,还引发了一波热议:

    其中最争议的话题,就是身为导演之一的郭敬明和助演李成儒老师,因为演员的演技battle了起来。

    我看过后是觉着,郭敬明点评学员的场面,看着有些眼熟——像不像,日常你讲道理但孩子听不进去的样子?

    来,我们先复盘一下整个精彩过程。

    节目中,李成儒老师对郭敬明那组演员的表演,毫不留情地给出了“如芒刺背、如坐针毡”的评价。

    郭敬明则以“最佳辩手”的姿态进行了回怼:

    1、先背锅,自我检讨:

    这里面百分之七十,甚至是百分之八十

    其实不是他们,是我的责任

    2、紧接着抛“金句”讲道理:

    表达意见之前

    我们最好了解一下它是什么

    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

    但请允许它存在

    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

    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

    3、最后拔高主题,高潮结尾:

    因为电影有成千上万个故事

    也正因为如此

    电影的世界才迷人

    才让我们可以不断地做梦

    短短一段话,有鸡汤有高度,说得字字在理!连我都忍不住鼓掌,但听完后除了鼓掌,大伙儿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头:

    看过郭敬明那组表演的观众,只要视力正常,都知道整段表演确实扑街。

    (李诚儒式迷茫.jpg)

    (看了表演后的赵薇式撇嘴.jpg)

    郭敬明一番话,文化水平满分、逻辑满分、语言组织能力满分,听着都对。然鹅,演员表演过程中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要怎么改进?郭导只字未提。‍

    这让我想到在四川眉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父亲将7岁孩子绑在升降机上,一边问孩子数学题一边把孩子往下放。孩子则撕心裂肺地哭着求饶:“求你了爸爸,拉我上去。”

    众人纷纷斥责这位父亲太狠了,孩子还那么小,你不会和他讲道理吗?

    父亲两手一摊表示我也很无奈啊:“道理都讲了一万次了,这货依然毫无改观。”

    这场景,有没有赶脚特别熟悉?是不是像极了每天给孩子讲道理的我们,说的都对,但却收效甚微。

    无力感涌上心头……

    一、说的都对,就是没啥用

    我们这届80、90后父母,比起上一代的一言不合就开打,真是民主了很多,对孩子用的最多的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

    父母们也以为,我不打骂孩子,和孩子道理,就是正确的教育了,其实对孩子而言,大多数都是父母在自说自话。(当然,我们还是坚持不能用暴力解决问题!)

    比如,就在昨天,三年级的儿子拿着一份80多分的数学考卷,瑟瑟发抖地回来。

    作为一名好妈妈,我温柔如水地和儿子讲道理:“妈妈相信你不是不懂,就是不够认真没理解题目或者粗心,下次你考试的时候细心点,我们争取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分数,好吗?”

    一番言论,没有批评、没有和别的孩子比较,完全充满了正能量的鼓励,当下就觉得自己全身散发着母爱的光辉,堪称“别人家的妈妈”

    按套路,此刻的儿子应该感动地看着我回应:“妈妈我知道了,我会改正,我现在就去认真更正试卷”。

    但儿子明显没喝下我这碗循循善诱的鸡汤,只是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敷衍地回了个“好的妈妈”,就跑去撒欢了,剩我自己在房间凌乱。‍

    我只能揪着先森问:“你儿子听不懂人话吗?我刚和他讲完道理,他居然跑去玩了?”

    先森略显无奈的看着我:“你有没有觉得你很像唐僧,念叨的都对,就是说出来的话没有实际意义?”

    后来是先森把儿子摁回到书桌前,将考卷上的错题按“粗心、不懂”进行归类,对于粗心错的题,先森给儿子布置了口算;不懂的题,先森则出了类似的题型让儿子加强巩固。

    最后先森还甩给我一张儿子的语文考试错题分析,赫然列着儿子曾经的语文错题比例,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咱儿子语文最大的问题是错别字多,主要原因还是词汇量太少,要加强课外阅读啊!”

    那一刻我感觉先森简直就是特级教师光环加身,不但善于发现孩子的问题,还有理有据,给出了方法论。

    二、说的都对,就是听不懂

    除了说的没有用,郭敬明在节目中还示范了什么叫做“说的都对,就是听不懂”

    在点评明道和陈若轩的表演时,郭敬明让他俩要抛弃“表演的虚荣心”,要学会克制。

    用词高端大气上档次,听得现场观众又忍不住拍起了小手。

    但看看被点评的演员们的反应——

    陈若轩皱着眉、歪着头,一副“你说啥?”的表情

    明道则忽闪着懵懂的大眼睛,张着小薄唇满脸写着“我好像听不懂”。

    也无怪乎有网友发出了灵魂拷问:

    但作为一个有良心的好妈妈,我觉得不能只笑话节目里的郭敬明,毕竟自己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要做好时间管理”“团结友爱”这类高逼格词汇,然后孩子一脸懵逼。并且在我和朋友的日常交流中,发现这类情况还相当普遍。

    朋友曾和我吐槽自己4岁的女儿,每天上学磨磨蹭蹭,每次催促后,女儿都信誓旦旦的保证明天一定改。

    于是她和女儿拉钩钩:宝宝要说到做到,遵守和妈妈的约定噢~~

    在我们看来,这是非常正确平等的交流方式吧?

    但结果呢?她女儿依然早上磨蹭,状况一点都没有改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父母和孩子说了正确的话,建立了正确的沟通方式,却不奏效?

    问题就出在朋友和女儿的约定上,4岁的孩子,心理发展上其实尚无法理解“遵守自己说的话、说到做到”这个抽象的规则。‍♀️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2—6、7岁的儿童思维尚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仍以具象思维为主,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成人的抽象观点。

    类似“说到做到”、“团结同学”、“互相帮助”这类成年人的抽象准则,孩子真正要到6、7岁以后进入具体运算阶段,才会逐渐明白。

    后来朋友不再和女儿做类似的约定,而是设置了一个闹钟,直接告诉女儿:“每天早上闹钟响的时候,你就要开始穿袜子鞋子,准备出门了。”

    一段时间后,闹钟一响,女儿就主动背起书包催促:“妈妈,要出发啦~”

    所以,父母光懂得说是没有用的,而是要懂得说符合孩子年龄阶段的话,做孩子能懂的事,才能让孩子懂你的意思。

    三、说有用的话,做有用的事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习惯性地讲道理,然后让孩子从一大堆高大上的理论中,自行领悟“上级精神”。

    就像郭敬明点评演员,听的人觉得言语华丽,甚至忍不住想点赞,但细品之下,要么只给意见不给建议、要么直接让人听不懂。

    一如窦文涛在《铿锵三人行》中对郭敬明采访的评价:说的话都非常政治正确,但疑问仍然没有得到解答。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讲无数道理,却依然教不好娃”

    比起说正确的话,能让孩子受益的,应该是能够让人获得实际进步的话,例如陈凯歌点评同一段表演的话——

    先对演员提出问题:董力,你是易遥的什么人?

    再从提问中剖析:你是她的发小,我没有感觉到,你是她的发小。

    通过场景带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演戏在演人物关系,你看到这么痛心的发小站在你的面前,流着泪,你会怎么样?

    点评效果立竿见影。

    早在200年前,法国思想家卢梭就说过:“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在还难以理解道理的孩子面前,咱们不要再试图“以理服人”,当孩子的认知能力还不成熟的时候,父母说再多经验和道理都只是无效的努力。

    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将道理与实际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用符合孩子年龄认知的言语和行动解决问题。

    我曾在一个育儿论坛看过一个这样的帖子:

    广州番禺的张中良夫妇,收养了10个身体有不同缺陷的孤儿。有一次,张中良让小女儿带着眼睛看不见的姐姐出去玩,不知为何妹妹将姐姐一个人丢在了外面,独自回来了。

    张中良夫妇知道后,让妹妹做了一个体验:用毛巾蒙住妹妹的眼睛,让她自己在外面走一段路,切身体会看不见的感觉。

    从此妹妹再带姐姐出门,都会将姐姐紧紧的牵在手中。

    上次聊过打孩子这件事情后,后台有很多粉丝的回复,其中好多都在向我们倾诉“说了不听啊”这种无力感。

    看了第一期《演员请就位》后,我才意识到,说再多正确的话,孩子该经历的那些挫折,一个也不会少,在教孩子这件事儿上,“正确的话”不如“有用的话”+切身行动来得有效!

    最后,到底该怎么跟孩子沟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郭敬明喜提“最佳辩手”后,我却看到了他身上父母最无力的样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id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