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夫老家是山东的,他的上三代闯关东先到了辽宁沈阳附近,呆了几十年,在伪满洲国期间,他爷爷又领着一家人继续往西北走,来带了现在这个地方。
后来,大姨夫他爹去世了,他妈又带着小弟弟改嫁,他就在1 7岁那年跟大姨结了婚。
大姨夫个头不高,但是特别吃苦耐劳,而且非常聪明,同时具备很多山东人没有的优点,不倔,很会与别人融洽关系,有了这些优势,却缺少一样很重要的条件:没有文化,当然不是目不识丁,只上过两年二年私塾。
跟大姨结婚后,就在这个屯子住下,当时这个屯子只有5、6户人家,显然,这几户人家中,属大姨夫最有能力,随着屯子的住户增多,成立生产队,大姨夫成了理所当然的生产队队长:这个屯子最大的官。
大姨夫给屯子的农田开垦、植树造林、牲畜饲养农业生产等都规划个实施的井井有条,很快成为大队乃至公社的先进生产队。
大姨夫过日子也是好手,家务活也样样都会,主要的是样样都和大姨一起做,可谓是夫唱妇和,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清贫但是快乐。
大姨的病故,中年丧妻,对大姨夫打击挺大的。
当大姨病故后,有很多的人都给大姨夫介绍对象,也有介绍未婚的女青年的,不过那个时候大龄剩女的比例比现在低得可怜。因为有3个孩子,一般人都不愿意,就是有愿意的,大姨夫还看不上。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