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到的事实,不能预见的发展
——《提升专业知识积淀的质量》读后感
太久没有专业的阅读了,前段时间因为各种比赛,只看了一些闲书,没有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和任务,一天天就这么过去了,还是觉得有些惶恐,看着群里一个个优秀的班主任们如此努力,自己却落下了,有些忐忑,有些不安。
前几天李教授在群里分享了一篇文章《提升专业知识积淀的质量》,今晚正好有时间,马上打印了出来,一口气看完,真的畅快。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怎样的,内部的逻辑关系、整体结构都是顺理成章的,读起来真的让人很舒服。而自己确实还需要学习,虽然不怕写,但总是写不好,写得七零八落。问题在于自己对于面对的研究一开始就没有合理的规划,没有一条清晰的思路,才会造成这样的窘境。
就文章结构而言,此文不长,却字字关键,文章呈现了三个版块:
一、明晰班主任专业性发育水平的“事实”及班主任研究有关的“事实”
二、促进班主任研究领域的概念、命题与知识体系的发育
三、建立中国班主任研究领域的知识创生、传播与转化机制
我一定不会用这样的文字做标题,因为太过于冗长,总觉得诗情画意的更好。然而,细看文章,你才会觉得这样的结构是必然的,这样的文字也是必须的——明晰事实、促进发育、建立机制。其内在结构是什么?先明确目前班主任发展的国内外事实现状,再厘清目前的误区及思考班主任发展处于的阶段,最后提出建立的相关机制,文章就这样娓娓道来,将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性的背景都呈现了。不得不说,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更需要对研究的整体把握,更需要对研究的体系性的思考。
就文章内容而言,感触太多。在文中提到的一位老师的微信留言让我印象深刻,我一直认为在中国班主任是不可缺少的,不仅仅是我这样认为,我身边的老师、家长和孩子都这样认为。前段时间因为比赛,脱产了近一个半月,这段时间里,我离开自己的班级,到处去上课,班里由代班主任管理,每天看到班级群里的种种问题,真的是有些着急。家长们更是着急,总是隔三差五地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偶尔见到孩子们,孩子们总会拉着我或着一脸渴望地说:“程老师,我们想你了,你快点回来给我们上课吧!”连平时总被我盯着的皮孩子,都用妈妈的微信发我,让我快点回来,我开玩笑地告诉他:我回来,你可累啦!他却回答:我宁愿你天天盯着我,也不愿意上代课老师的课。
说实在的,我一直认为,孩子们会因为我的毫不客气而希望我不在,可事实是——他们就如自己的孩子般地期待着我的回归。到今天刚回归一个星期,孩子们瞬间从懒散转化到认真。我认可“走班制”的优势,但绝不代表“中国班主任”可以被取消,在中国国情下,我想班主任是不可或缺的。至少,班里的孩子是这样看我的。至少,他们会非常骄傲地告诉别人,程老师是我们班的老师。至少他们会因为我去别的班上课而眼巴巴地趴在窗户上看,生怕我就此不去班里了。
当然,中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专业的学习,专业的阅读来与时俱进。说的肤浅些,让学生真的对你心生崇拜,对你心服口服。当然,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自己能更胜任这样的岗位,更明晰自己的发展目标。
每天我们总在与孩子在一起,喜也好,怒也好,都是真实的。然而如何面对这些真实,如何把握这些真实,如何提升这些真实,或许就是我们的专业。中国班主任真的需要专业,就如我去比赛时,没有人会把你班主任的比赛成绩或发表的文章计算在内,因为他们认为这不是专业的,这与学科教学不对口,总有人劝我,该多花点心思在学科教学上,我认同他们一些观点,但我还是觉得这不矛盾,也不对立,反倒是相辅相成的。
李教授说:如果讨论、交流不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又如何能真正对话?而就个体而言,无论是中小学班主任还是科研人员,如果不去阅读、理解已经“在”那里的这些“知识”,又如何去进行“批判”“辨别”“证伪”“重建”?正是如此,如果你不曾走进班主任,那么你以何立场来表达观点?
能看到的事实,不能预见的发展——《提升专业知识积淀的质量》读后感2019-05-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