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老传说

不老传说

作者: EncyKe | 来源:发表于2017-09-25 16:56 被阅读15次

    1.

    和 L 君一起听了张学友的演唱会。只能说,有些东西,经典的,就是经典的。

    初次接触张学友,大概是小时候,老爸会放他的歌,设备则从家庭音响、电脑功放到车载音响都有。当然,老爸听的包括但不限于张学友,有时一张光盘会有多位歌手。而如果你有这种从小学时候就在你爸车里、在客厅、在书桌旁一直被循环某位歌手的歌的经历,那么日后你会喜欢上那位歌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种感觉是:你干着你的活儿,背景音乐是他某首你不知道名字的歌;小学的你,学东西记东西都快,你爸只消把一张碟循环个三五遍,那里面大多数你都会记住了、甚至会唱了(即便是并非母语的粤语也都会了);就这样,不知歌名,但朗朗上口的歌词和旋律,深深在藏在你的那段记忆里。

    而等到你知道歌名的时候,则可能是各种场景:要么是当年同学之间的交流,要么是从报纸的娱乐版块,要么,是要到长大后互联网比较普及时,你突然想起某句歌词,你在搜索框里随手一输,经历一定的检索历程,你才会知道的。
    我也有极富浪漫主义的朋友,一同去咖啡馆里闲谈时,听到店家某首背景音乐(通常就是那种小时候耳熟能详但不知名的港乐)很熟悉,他直接会招手向店员询问:「你好,可以告诉我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吗?」虽然,我则是那种比较独立的工具主义者,倾向于默默记下某段关键歌词回去自己动手搜索的,但看见此情此景,我也莞尔:「探索的方式不同,但心中那一种情结,该是一致的」。

    一种情结。虽然,你对于那些歌曲,也不一定是多么「喜欢」,但那种感觉,属于一种特殊的时代印迹。就像,现在听来《不得不爱》、《老鼠爱大米》、《童话》,好遥远了,暴露年龄。至今你多听了那么多东西,鉴赏能力肯定也提高了,听过歌词写得更好的、编曲更有层次的、器乐演奏和唱功锤炼更有技巧的;但你很难评价过去那批歌水平怎样怎样。
    那时意识超前的歌,会有,能经得起时间考验而流传为经典,但经典终究不多;大多数的流行音乐都昙花一现,因为市场、听众的鉴赏能力和口味节节攀升。就像在 70 年代大都是黑白电视一样,但现在能看彩色的了,谁还愿啃黑白?

    但毕竟被你听过,不是?时代印迹,就这么简单。

    所幸,那会老爸有意无意给我甄选的那批歌曲,质量、品味大多都很不错。年轻会探究很多新鲜的东西,尝遍硬摇、朋克、金属、嘻哈、后摇、电音等一票特立独行的精神鸦片之后,偶尔听回那片有时代印迹的音乐:经典港台、国摇、曾经的流行,像拿到一张时空船票,欸乃小桨,一路撑回那座粤东小城。

    2016年11月13日23:34:57

    2.

    和朋友去 TU 凸空间听一场 The BeatleBand 的音乐会,这是一支致力于翻唱伟大的 The Beatles 的作品、以使人们重温那个不可能再回去的年代的乐队。我原在想,翻唱的乐队,会不会并不能吸引那堆原生「铁粉」?来到现场的观众确实数量不多,不如之前我参与过的后摇或金属的现场人多。但,令人欣慰的是,看起来大部分观众都是铁粉,几乎都能一首不落地默默跟着唱。

    The BeatleBand

    铁粉翻唱的复刻乐队,这两者似乎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这大概是因为 The Beatles 的特殊性——一个失去了她最才华横溢的创作主心骨的乐队。类似的例子,细想也有一些:Nirvana、The Queen、The Doors……在华语圈就有耳熟能详的 Beyond。她们的主唱,或染病、或意外、或自杀、或被杀,均英年早逝,乐队变得不完整(自此解散),或者不再是当年味道(更换新主唱)。那些 Kurt Cobain、Freddie Mercury、Jim Morrison 和黄家驹们的歌声、表演和音容笑貌,那些意气风发的时光,只能永远地被封印在灌录的唱片和影像资料当中了。

    你可以说,某某乐队的专辑买一张少一张、他们的演出看一场少一场了;而上述这些失去了主唱的传奇乐队,她们的铁粉乐迷们更是一场都看不了了。此时对于这么一支肯定也是由铁粉组成的、致力于复刻原来乐队的翻唱乐队,那他们会不会去呢?

    统计学上讲,肯定有一部分乐迷无法接受、不愿意参加;但也有另外一部分,也许是因为他们足够年轻,那些传奇主唱们到天堂唱了很多年歌之后才出生的他们,90、00 年代的身体,却不同寻常地带着 60、70 年代的血液和骚骨。那么,让他们看着一面镜子,照回那个不可能再回去的年代,不也是极好的吗?

    现代音乐已经发展了一个多世纪了,而摇滚自 1960、70 年代形成热潮,风靡至今。而最开始那批拓荒者们——若他们依旧健在的话——都是祖父级别的骨灰存在了。1969 年的黑色安息日 (Black Sabbath)、1968 年的齐柏林飞艇 (Led Zeppelin)、1965 年的蝎子乐队 (The Scorpions)、1962 年的滚石乐队 (The Rolling Stones)……当我们还在感叹某某明星出道十年二十年的时候,这群平均年龄 60+ 的老家伙们,就像踩不死的德州小强一样,躺着床上猛吸一口氧、忽地一个鲤鱼打挺加鹞子翻身、落地站定、放肆地大喊——

    I am BACK!

    你能想象,你家七八十岁的爷爷,在舞台上摇滚,滚得比你还溜吗?
    或者,当你的偶像七八十岁了还背着吉他、穿着炫彩皮夹克上台摇滚时,你难道不会去听吗?

    这些问题,一直在我脑中盘旋。此时,身旁同行的伙伴也问我:「你说我们老了的时候,还能像他们一样嗨、一样摇滚吗?」

    「我想我们肯定会的!」

    May we stay, forever, young.

    2017年05月04日23:53:34

    3.

    在人生无限公司的几位老总跟五迷朋友们约好要把演唱会开到他们 60 岁、70 岁的同时,我也真的跑去听了一位现年 69 岁,也曾经摇滚过的「歌神」的演唱会了。

    「歌神」许冠杰

    许冠杰在香港歌坛的地位无须赘言——粤语流行歌曲的奠基者和开山鼻祖、香港乐坛自作自唱的先驱、「歌神」……他推出第一张个人唱片的 1970 年,对于许多流行乐迷而言,可能是个无比遥远、难以想象的上古时代。

    2005 年,我还是小学五年级,在《南方都市报》上读到当时许歌神到广州开个唱的娱乐新闻——那篇文章的标题我到现在都记得非常清楚——《57 岁「老人」 一晚唱足 38 首》。12 年后的这一晚,我终于亲临这位上古「歌神」的演唱会现场。老许以他老牌港式的台风,舞蹈动作也不多也不花哨,曲间唠的家常也十分亲切近人,他用稍稍颤巍的歌声,为我们演绎那批旋律老旧年代感强烈、而歌词至今不算过时的老歌。

    老许要唱七十年代情歌《纸船》之前,让全场观众一起点亮手机闪光灯边晃边合唱,这是最让同行的 L 君感到震撼的一刻。她说,老伯伯和老奶奶、大叔和大妈全场合唱,还跟着节奏晃手机,这种场景在很多流行歌手的演唱会上相信都是少见的。

    而让我感触深刻的另一个场景,是老许唱起《有酒今朝醉》的时候。这首歌改编自北美民谣《Oh Susanna》,许冠杰从八岁、十八岁、二十八岁和六十八岁四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里唱出了「有酒今朝醉」这种不变的乐观情怀。他开始组乐队唱歌大约是十八岁,而写这歌的时候差不多二十八岁。而在当晚他开始唱「行年六十八岁,腰骨都脆……」这一段,我想,过了四五十年,这时的歌词,还算不算是老许的自况呢?他是不是偶尔「叹下双蒸,打牌抽下水」呢?从毛头少年到七旬老者,这么多年一直在唱歌,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呢?当然,我可以肯定,他现在,一定还是「回头望过去,始终个句,有酒应该今朝醉」的。

    回头望过去
    始终个句——
    有酒应该今朝醉

    若非要说这一晚有什么遗憾,那应该是,我长大了,我懂了。这一晚来了三四位暖场嘉宾——似乎比平常的演唱会都要多——他们或与许冠杰合唱、或独唱,占去全场约有五、六分之一的时间。我知道,许歌神老了,他要时间休息,他不能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唱足四五粒钟」了。他那 25 岁左右的灵魂可能确实不需要休息,但他 69 岁的躯体,需要趁换装、暖场、前奏或间奏的时间休息。暖场的嘉宾,除了为歌神争取时间,可能还有商业合作的关系在。这些,在我小时候,我都是不懂或者不知道的。

    2017年09月11日17:36:0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老传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sd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