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润心田
上午看到一个寻亲视频:
有个出生于贵州山区的女孩,在她十一岁那年,父亲意外去世。
为了生活,母亲只得带着她,还有妹妹弟弟到浙江打工。
母仔四人来到浙江后,有时面对不愿帮忙干家务的她,女孩母亲有时难免会骂她,甚至动手打她。
而在这种情况下,性格有些叛逆的她,直接离家出走,然后,一个人在外面吃苦闯荡着。
在此期间,母亲也曾多次寻找,却始终未果。
直到女孩25岁那年,在寻人公益团体的帮助下,女孩才得以顺利与母亲相聚。
相聚那一刻,母女以泪相拥。
这时,在旁的主持人问女孩:“你后悔当初出走的行为吗?”
女孩:“后悔。”
主持人又问女孩母亲:“你后悔你当初打她,骂她的行为吗?”
女孩母亲:“后悔。”
也许主持人这样的问话,在不少人看,好像并没什么不妥,然而,我却感触到了别样,只能说,主持人未曾经历过类似的苦,因而不知其中的无奈。
当年,女孩母亲一个人面对着丧夫之痛,还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娃,其生活与精神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与此同时,面对着女儿的不听话,不帮忙打理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其发怒,打骂,难免发生。
而站在女孩角度,面对着母亲的粗暴,面对着自己不如同龄人的自卑,处于叛逆期离家出走的女孩,当时的行为,也是完全能够让人理解的。
所以,关于这件,母女之间,谁都不是一句后悔就可以代替当时现实的无奈的。
写到这,想起当年从电视中看到的一则新闻:
某个寒冷的夜里,有一个出生不久的男婴被丢弃在福利院门口。
工作人员发现后,赶紧把男婴送到医院,一检查,男婴除了此时发着高烧后,还有先天性心脏病。
某媒体知道后,便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
许多人听说后,纷纷捐款,有一些人还用恶毒的言语,对丢弃男婴的父母进行辱骂。
很快,丢弃男婴的父母被挖了出来。
原来是一对外地来汕打工的年轻夫妇。
采访时,记者很“斯文”的遣责这对夫妇,怎么可以把孩子拋弃。
当时哭成泪水的男婴母亲说:“我们也没办法呀,我们不但身无分文,还因为他负了债,那天,带他去医院,医生让我去先交费,可是我们哪有钱呀……当时,我都想干脆自己一了百了,死了算了。”
尽管男婴母亲的无奈与心醉已说得很清楚,然而,记者还是追了一句:“反正不管怎么办,你就不能把孩子给丢掉。”
当时,站在电视机前的我,除了对男婴母亲同情的心酸外,就只想骂那记者。
那年,X和妻子共同创业,没想到却遭受了一场意外打击,结果不但将自己的本金给亏光,还欠下了一大屁股外债。在这些债中,就包括其妻亲戚。
在这种情况下,其妻却时常唠叨,口气强硬地逼着X要想办法将她亲戚的债给还了。
当其妻再次唠叨逼X想办法还钱时,X发火:“所有情况你是知道的,我现在是真没钱,你让我怎么还!”
当时,在那种根本无能为力还债的情况下,X需要的是得到人家的心灵安慰,而X妻的一次次明知眼前无法做到唠叨,那样,只是增加X的痛苦与无奈而已。
后来,经过几年艰辛的努力,X总算翻了身,然而,X对其妻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社会,有许多事,理,看似说得通,但真正行起来,却未必就能行通。然而,一个人由于自己的无知,或未曾经历,因而对另一个人的无形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
总有一些伤害,未曾经历的人觉得鸡毛蒜皮,因而轻描淡写,唯有过社会阅历的人,才知其中的伤害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