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记得他当然,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
【乐尚微信ID:chicvancouver】
打开google浏览器
你会惊奇地发现,它突然变了个样
在它的页面上,不仅出现了中国人
同时出现的,还有我们独有的汉语拼音
而这位荣登google首页的
正是中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2017年1月14日凌晨3点
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今天,为了纪念他
谷歌特意将其页面Logo翻译成拼音
Gǔ Gē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c693c3410808f59d.gif)
如果不是他
恐怕今天的我们还不能用拼音
在电脑,手机上畅快地聊着天
拼音音译要推迟很久才出现
世界还会将“Beijing”称为“Peking”
将“Chongqing”称为“Chungki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a8d4a874bc63a69f.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2398873ba03fefdd.png)
正是因为他的出现
为我们推开了
和世界连接的大门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53d60b32a40ce059.png)
历数他的一生
通晓英、法、日三门外语
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
跨越了经济、语言、文化三个领域
他曾和爱因斯坦聊天下大事
和溥仪做“饭友”,动不动约饭
还和胡适、徐志摩、老舍
周恩来、陈毅成了亲密的朋友
他的人生堪称厚重
他的经历可谓传奇
他是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
出生于常州青果巷的一户普通人家
除他之外,这条巷子还出了另外两位名人
赵元任和瞿秋白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f11d02cd668ae28e.png)
十岁时,他随全家搬迁至苏州
成了第一批走进洋学堂的学生
等到中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
顺利考入中国最早的新式大学
上海圣约翰大学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a0adb37efca9f84a.png)
这所大学是当时的教会学校
老师大都来自英美
言论、思想、信仰都很自由
在这样的环境中
他按着先前对自己的规划
一步步成长着
入学第一天
校方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姓名卡片
上面打着每个人姓名的罗马字拼写
那时的学校要求
学生的所有作业和文件
都必须参照这样的拼写打上姓名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340b06282ad0a079.png)
可中国当时并没有统一拼音
学校只好拿上海话来标注
于是一片怨声载道,大家纷纷抱怨麻烦
可周有光却从中看到了
以字母建档的优势
于是主修经济学的他
毫不犹豫地将语言学选定为副修专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f64eaa1e9d6058c1.png)
和母亲及家人在一起(右二为周有光)
那阵子,在英国老师的带领下
学生们天天去图书馆看报
老师告诉他们,读报时要问自己
今天新闻中哪条最重要?
为什么这条新闻最重要?
这条新闻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如果搞不懂,就要去查书
日复一日的阅读训练
不仅扩充了他的知识面
还使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50913460b93f3566.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757edbc78c08fa98.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fd3b70a938bf7f52.png)
周有光和妻子张允和
直到抗日的烽火熄灭
上海的银行业要恢复
周有光被派往美国,在华尔街1号工作
那时,他有个叫何廉的朋友
时不时找他聊天,有天他突然说:
“爱因斯坦现在没事做
想找个人来陪他聊天,你去不去?”
周有光一听,爱因斯坦啊
当然要去!!
于是他打扮了一番,特地上门拜访
没想到爱因斯坦极其随和
两人就像旧友重逢一样谈古论今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8a892eef9bf8f818.png)
谈话间,爱因斯坦对他说:
“人的差别在业余,一个人到60岁
除去吃饭睡觉工作
还有很多业余的时间
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这些时间
完全可以在一门学科上有所建树”
大师的这一番话瞬间点醒周有光
回到住处后的他,开始钻研语言学
发誓不让自己虚度每一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463359e0cadc235b.png)
1948年在英国剑桥
1949年,新中国成立
经受“五四”文化洗礼的周有光
听说未来将是一个民主国家
毫不犹豫地带着妻儿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继续在银行上班
并在复旦大学兼职教经济学
由于知识渊博,什么都懂
大家称呼他:周百科
而在他的百科全书里
最感兴趣的要数语言学了
闲来无事,他常常发表一些关于
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论文和书籍
不料竟受到了语言学界的重视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65aa8572e472a017.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474e56ae6c822b71.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f8431e20ea2c32b4.png)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1958年,全国人大通过汉语拼音方案决议
从此,全国小学生入学第一件事
就是学习汉语拼音
它不但能帮助广大国民学说普通话
还将学龄儿童的阅读能力提前了至少两年
仅1958年一年,全国注音读物高达一千万册
为推进国民脱盲、文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接着,他又将目光扩大到世界史
开始研究文化学和人类历史演化规律
百岁后,仍笔耕不辍
100岁时,出版了《百岁新稿》
105岁,出版了《朝闻道集》
106岁,又出版了《拾贝集》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0bbe7ed4b5a6afcf.png)
周有光和妻子张允和
看着现在的大学生忙得要死
周先生总会回忆道:我们那时候
中学时代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等到毕业,就达到ABE水平了
(Adult Basic Education,成人基础教育)
大学期间就可以运用基础知识
来获取更高层次的纯知识
因为基础知识,特别是语言知识
不是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知识
只是一种工具
第二方面
学习逻辑思维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周先生的印象里
那时的圣约翰大学有一本小册子
专门给来访客人参考的
里面专讲本校宗旨:“培养良好品德”
为此他专门整理《百年口述史》
只为唤醒现代人对教育的重视
唤醒青年重拾对基础和品德的重视
怪不得《晶报》曾这样评价他
周有光是中国最敢讲真话的知识分子
除此之外,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
也为了把最新言论传播给中国的下一代
他专门著述力作
只为架起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谷歌记得他,我们也不会忘记
大半辈子兢兢业业
等到上了100岁
本该养养花逗逗鸟
他却坚持每天读书、看报,了解时世
还开通了博客、微博
时不时关注下最新动态
他最喜欢看的电视剧是《西游记》
还跟年轻人一起追过《芈月传》
真真儿是个老顽童呢
难怪大家都说,从周老身上
看到了中国的知识分子
如何从“传统”过渡到“现代”
而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更值得每个人敬重与学习
至今,主页君都还记得
他之前常念叨的一句话:
“上帝太忙,把我给忘了”
然而,2017年1月14日3点30分
他却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他的一生
既有着知识分子的豁达渊博
又有着当代新人的时髦率真
真真儿应了妻子的那句话
他一生有光,有光一生
今天,距离他逝世已经一周年了
谷歌记得他
当然,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参考。
平台:乐尚她乡
微信ID:chicvancouver
![](https://img.haomeiwen.com/i5955308/6a073561e1d55ad2.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