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我还是憧憬一些事情,这可能是个人童年的缺失抑或是自己性格的缺陷。对我本人来说任何传统节日都是没有味道的。完全不知道传统节日存在的目的。就觉得只要是过节就能够放假,放假就意味着能够不用上课能够晚饭后出来在小区内与小伙伴儿一起玩。但不是每个假期都能够如愿以偿。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小时候的一次中秋佳节。在传统节日中能够出来玩的人有时候后只有我自己。
于是我就很讨厌传统节日那种不成文的规定,什么过节不兴串门啊,过节要在自己家里过啊。那时候我就想能够制定这种“规定”的家伙家里一定是人多得不行,多到他自己都厌烦了。我也很厌烦但是相反的方向。这样的经历却成就了我的孤独耐得住寂寞。击败无聊的直接方法就是自言自语同时放大自己的感官接受任何细微的信息,让自己变得敏感。只有自己足够敏感了,就有源源不断的事情让自己费神费心。
这一切成就了现在的我。按说我应该秉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感谢得到的这些。这样自己便不会陷入一种执念之中能够让自己更好地面对新的问题。当然这是理想,实际上我不是很能接受我所得到的一切,过去的一切成就了现在的我,但不能代表我全然接受了过去。我还心有执念。这“执念”也是我组成我的一部分。
对于没有结果的问题无止境的执着下去,到最后伤害的也只有自己。试着让自己跳脱出来,把问题看得更开明些,让自己更加心胸豁达些。这些尝试有效吗?有效。能够彻底治愈吗?未必。屋里阴冷潮湿,屋外阳光明媚且温暖。只要自己走出去就能够摆脱阴冷潮湿。可站起来,走向房门,打开房门,跨步走出房子。全身心沐浴在阳光之下,这中间的每个环节对于我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如何去克服这些挑战才是至关重要的,从阴冷潮湿的房间走出去这一思想方针是没有问题的,具体的落实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无数的方法告诉我要勇敢,要懂得放下,要懂得取舍,要……等等。直到出现了要成为自己观念。成为自己,这些观念说的其实在我看来依旧很高大上不着边际不切实际。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总是思考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在一些人看来我说的这些就像是在说胡话。但这些问题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小的负担,难怪会有“难得糊涂”的观点出现。
我比较接受“成为自己”的观点。至少我看见自己,看清自己对我来说很重要。不论对别人是否重要,当然人们都在关心自己的问题。包括在意“别人怎么看我”、“别人怎么想我”我想这也是自恋的表现。只是不够健康,有些畸形。需要别人的态度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不开玩笑,我至今还是其中一员,不过这些年努力让自己边缘化。尽可能地逐渐脱离“别人怎么看我”的队伍。
碎碎念又写了这些话,文章开头我还在厌烦传统佳节之和家人团聚的事情。看在我所在的环境是让我乏味的。思来想去我才是那个奇葩。
中秋佳节祝大家身体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