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治愈焦虑妈妈的最好医生是陪读爸爸

治愈焦虑妈妈的最好医生是陪读爸爸

作者: 董爽_aea8 | 来源:发表于2017-12-08 13:13 被阅读0次

作者:教数学的董老师

最近每节课来陪琪琪同学上课的都是爸爸,偶尔会见到爷爷,在琪琪五年级以前,我只见过琪琪的妈妈。

自打琪琪上了五年级,课业压力陡然增加,妈妈的压力也骤然增大,朋友圈里时常吐槽家庭作业太多,自己和娃压力太大,娃睡下之后还要收拾整理到很晚。转发的小升初信息,也都附带着痛苦的捂脸表情。

最近几次,看到了琪琪妈妈吐槽后悔生娃,一提到辅导功课就火冒三丈。

还好,自打琪琪爸爸来陪读之后,妈妈的朋友圈又变成回每天晒娃早餐,晒娃手工作品,晒娃喜气洋洋的生日宴会,果然每个家庭都是:平时亲亲抱抱,辅导作业就鸡飞狗跳。

我的学生家长中,有两个极端现象:一种是领着孩子来找我诉苦的愁容满面妈妈,另一种是带着孩子跟我热情问好的喜气洋洋爸爸。

我一度在思考,是爸爸们大心脏,所以每天开开心心,还是真的老爸更适合陪娃学习?!

教学时间久了,我更倾向于后一种解释了。

(一) 老爸陪读的孩子更放松。

班级里的一涵同学,经常给我一种双面人格的错觉,有时整个一堂课都非常认真的听讲,提问任何问题都抢着回答,刷题刷到飞起,时不时兴奋的打断我说话,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但有的时候呢,一节课都没有一句话,板板整整的坐在那里,却懒洋洋的发呆,墨水都湿透了一页纸,还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提醒他的时候,总会回敬我一个尴尬的笑容。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他完全冲突性格表现的原因,前者是爸爸陪读的一涵,后者是妈妈陪读的一涵。

几次对比之后,我发现,爸爸陪读时“动如脱兔”的一涵,虽然兴奋的有些吵闹,但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都要好于妈妈陪读时“静若处子”的一涵。仿佛妈妈不仅震慑住了他的身体,也封印了他的思考能力。

我在跟妈妈们交流的过程中,也会经常提醒家长,不要总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时不时纠正坐姿,纠正写字的工整程度,您的纠正,往往会打断他的思考,让他总惦记着妈妈的要求。

对孩子过分的管理和过多的约束,往往并没有达到好好学习的目的,反而会因为敏感,担心,焦虑,使他无法专注于学习。而相对放松的环境,促使他稍微兴奋起来,更能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一涵是一个典型的个例,很少有爸爸妈妈换着班来陪读的,大部分都是固定某一位家长来陪。

我的班级里,有个普遍现象,大部分的敏感内向爱撒娇的孩子,都是母亲来陪读的,父亲陪读的孩子相对更乐观,更沉稳,更有激情,思维也更活跃,自控能力也会好很多。

开始我并不能理解,以为是偶然现象,只不过这个偶然现象多了些罢了。直到跟焦虑的妈妈们交流的频繁深入了,才发现问题的根源。

(二)爸爸陪读的家庭,氛围更融洽。

一位妈妈,从叫醒全家起床吃早饭开始自己的一天,到伺候孩子睡下结束。繁杂的生活琐事,已经让她焦头烂额了。

再让这个妈妈去辅导孩子学习,但凡稍有不如意,势必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轻则一顿暴怒,骂的孩子暴雨梨花,重则劈头盖脸,一顿臭揍。

不乏有些情绪控制非常好的妈妈,脸上偶尔闪过一丝焦虑或忧愁。但哪怕仅仅是你皱一下眉头的表情,孩子都会轻易地捕捉到。

12岁以下的孩子,对于情绪的感知要远远好于成年人,又因为没有成年人的强大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受到影响。紧张的家庭氛围,小孩子的第一反应都是恐惧,继而想逃离,如果逃离不了,就会选择逃避或者麻痹自己。

很多家长跟我吐槽过孩子沉迷游戏或者总发呆,那您有没有考虑过,是不是因为家庭氛围太紧张,孩子想逃避造成的呢?

还有些孩子内向不说话,事事小心翼翼,这难道不是为了不想让妈妈生气的表现吗?

更有甚者,选择视而不见,无法无天,妈妈愿意生气就气,反正每天都在生气。

这些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原因基本相似,都是家庭氛围出现了问题,所以,请在批评小孩之前,先反省一下家里的妈妈是不是太累了,需要爸爸分担一下。

不要等到家中的妈妈成为了要去看心理医生的焦虑症成员,爸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让妈妈有个好心情,全家都会更开心。

(三)老爸陪读的孩子学习效果更好。

首先,爸爸对数学的理解更透彻。

从五年级开始,我班上的陪读爸爸越来越多了,尤其是上到几何课和数论课的时候,陪读爸爸会达到一半甚至更多。从总体的学习效果来说,爸爸陪读的孩子在升班测中成绩更好些。

不得不承认,男生的逻辑思维比女生要好。一个知识点,爸爸们往往能很快透彻深刻的理解,而一部分妈妈却没有听懂,需要回去再问自己的孩子。更有甚者,回去把本来已经学懂的孩子问懵了之后,两人再一起找我寻求帮助。

四年级经常由妈妈陪读的梓蘅同学,最近也是只要爸爸不出差,都是爸爸来陪。

妈妈跟我交流的时候说道,男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更有逻辑性,爸爸陪读,儿子特别有安全感,哪怕课堂上有些没太听懂的地方,回去一问老爸就清晰了。再也不用为当时不太懂的地方困扰和害怕了。

有时候哪怕爷俩都不太会的题目,一起研究也特别有话聊,完全没有妈妈陪读时候剑拔弩张的感觉。

其次,爸爸相对于妈妈更有耐心。

12岁以下的孩子机械性记忆要好于逻辑性记忆,所以经常会出现,上次他明白的知识点,这次又不明白了,好像白讲了一样。其实上一次的明白也只是他机械性的记住了而已,并没有像成年人理解的那么透彻。

这个时候爸爸的做法通常是再讲一遍,如果一遍不行就两遍。但疲惫的妈妈可能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了,再多问一句就有可能控制不住情绪了。

小胖胖梓霖的爸爸,是我见过最认真最有耐心的爸爸,每次来全神贯注地听课,遇到重难点知识和题目的时候,举着手机全程录像,回去再跟儿子一起分析研究一遍。

每一次梓霖有没太懂的薄弱点的时候,都会回头示意一下老爸,当然了,更多的时候是回头跟老爸炫耀一下自己做出来的难题。

近两节课,都是妈妈来陪读,看着梓霖战战兢兢地在那里做题目,我都差点笑出声,果然,每家的妈妈都是猛虎下山。

最后,爸爸更适合作为培养专注力的榜样。

妈妈因为日常琐事繁杂,总给孩子留下忙来忙去,永不停歇的印象。爸爸更多地展现出专注于一件事情的状态。

数学的学习,首先是培养逻辑思考能力,其次就是专注力的训练。过于繁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一个一边惦记着明天吃什么菜,一边讲题的妈妈,是很容易被孩子察觉出来她分心的。

学习的时候,一位专注而安静看书的爸爸陪在身边,要好于一个惦记着热牛奶削苹果的妈妈。

最后,请各位爸爸不要再拿忙作为借口了。

这周五晚上的课间,小马的妈妈很抱歉的跟我说,爸爸刚下飞机赶过来,司机开错了路,迟到一会,打扰我上课了。

这是本学习第十一次见到马浦瑞的爸爸,为什么记得如此清楚,因为这是本学期第十二次课,小马爸爸只有一次因为出差没有来陪儿子上课。

这是我见过最温暖的一家三口,每周五爸爸陪着小马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听课,妈妈要嘛坐在家长席,要嘛去楼下买些吃的,课间给来不及吃饭的爸爸,和正在长身体的儿子补充能量。

其实每一位爸爸都是忙碌而辛苦的,但真心的希望您能分给孩子一点时间,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愿您回首时,还记得,那年她穿36码的鞋子,还记得你们曾经因为一道题争的面红耳赤。

我爸说,他最美好的回忆,是我小学一年级时候,有一天,外面下着雨,他躺在床上,听着我朗读课文《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我说,爸,你还记得我当时因为背不下来,哭的特别伤心吗?

我爸说,不记得,现在只想回到那一天,再陪孩子一起读一次书……

治愈焦虑妈妈的最好医生是陪读爸爸

相关文章

  • 治愈焦虑妈妈的最好医生是陪读爸爸

    作者:教数学的董老师 最近每节课来陪琪琪同学上课的都是爸爸,偶尔会见到爷爷,在琪琪五年级以前,我只见过琪琪的妈妈。...

  • 孩子的家

    最好的家,是爸爸和妈妈很相爱。 最好的教育,是爸爸不缺席,妈妈不焦虑。 很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有爸爸有妈妈有宝宝...

  • 陪读妈妈的焦虑

    最近在家陪读,然后有太多的困惑和焦虑。 怕孩子学不好,最近也没有工作,就全职在家陪娃。 各种焦虑,怕他补完课没有达...

  • 今日鸡汤

    最好得药物是忙碌 最好得医生是睡眠 最好得治愈是读书 最好的爱情是自爱 最好得自爱是自律

  • 妈妈是最好的医生

    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遇到什么问题,都喜欢到书中寻找答案。 比如第一次怀孕,第一次当妈妈,面临的都是未知的事物,...

  • 中国式家庭: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

    最好的家,是爸爸和妈妈很相爱。最好的教育,是爸爸不缺席,妈妈不焦虑 前几天听胡慎之老师的心理课,里面分享了一段话让...

  • 致努力的人们

    如何治愈自己?最好的药物是:忙碌;最好的医生是:睡眠;最好的疗愈是:读书;最好的爱情是:自爱;最好的自爱是:自律。...

  • 2020-11-01

    不为过去后悔,不为将来焦虑,活在当下,是最好的治愈

  • 2020第38周复盘(9.14-9.20)

    最好的药物是忙碌 最好的医生是睡眠 最好的治愈是读书 最好的爱情是自爱 最好的自爱是自律 ​​​ 本周关键词 1海...

  • 忙碌睡觉,读书自爱自律

    文/陈彩霞 都说最好的药物是忙碌,最好的医生是睡觉,最好的治愈是读书,最好的爱情是自爱,最好的自爱是自律! 这句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治愈焦虑妈妈的最好医生是陪读爸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de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