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的我们:
是否有反思过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吗?
是否觉得“听话”和“不听话”的孩子哪个好呢?
是否有反思过希望将孩子引导成为什么样的人吗?
电视剧《小别离》当年热播,其中童文洁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她在剧中对孩子讲的金句是:你今天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是这辈子完了。
看完这段话,作为家长的你,认同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听到家长讲类似这样的话,也让我反思为什么有的孩子,在读书时名列前茅,也如愿以偿地考到了目标的重点大学,但走入社会后,发现反而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激情,表现平平,有的因为一路走来都是优等生,一路都在表扬声中渡过,而走入社会,因为受到打击而一蹶不振。。。。。
对于上述的种种教育问题,让我深深地感叹到父母的格局和行为,真的是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同时,为了避免自己也犯同样的问题,父母唯有不断学习,增长自己的格局,并用自己的行为,不断影响孩子,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让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同时,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也想谈谈三点自己的做法:
第一,提前和孩子讨论,教育的意义。
记得在几年前,我就和大宝讨论过这些问题:
比如:为什么我们要认真读书,将成绩搞上去。最后通过两人讨论,还有我有意识的引导,通过不同的案例,让女儿深深意识到:在当代教育体制下,考试分数代表的是过去我们对这一门学科的努力与掌握程度,将分数提高上去,可以让我们有选择好学校的权利,有选择好的人脉圈权利,所以我们为了让自己有选择权,应该将成绩搞上去。
再比如,为什么有的人读小学成绩好,到后面越读越差,越读越费劲呢?我们除了学习课本外,每一科还应该如何把握重点呢?
首先我会提前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引导孩子去思考这个问题,最后总结的是:其实每一学科,都有其规律,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外,应该寻找规律,有策略地学习。
比如语文,除了学习书本中的课文,认生字词外,更重要的是注重课外阅读,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而这个长期的积累,将影响到后面语文中的写作,还有其他学科的理解力等等;
比如英语,除了记住单词和课文外,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掌握,语言最重要的是听和说的能力,所以从小是否能接触到老师以外的人讲英语,能否接触到标准的语音语调,能否有相关的环境去说很重要,所以我们报了唯一的学科类辅导班,雅思英语,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从小能有机会接触到比较标准的语音语调,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了解到英语在各种场景下的应用,当他们打下基础后,则可以按照老师教的进行学习了。
比如数学,最重要的掌握核心的公式和方法,然后通过不断做题,了解到这些方法的应用,只要按照老师所讲的内容,每一步每一步打好基础就好了。。。
第二,作为家长,我们最重点是培养孩子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
在学校,每个不同的孩子,都是接受相同的教育,用的是同一套教科书,用的是一个衡量的尺度,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还是只盯着成绩和分数呢?
平时在家的时候,我一般很少过问孩子家庭作业的事情,作业也是辅导过小学一年级,就不再辅导。从小我给孩子树立的思想是,家庭作业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作业更多是自己完成,如果自己不完成,那也是自己向老师去解释。
而我会更多的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比如经过一家炸鸡店,发现关门了,我会和孩子讨论,为什么这家炸鸡店会关门?它与肯德基和麦当劳有什么不一样?这些店主要是哪些人在消费?这样的店应该开在哪里可能比较好等等。比如和孩子们一起去买菜,我们会分析那些卖主的服务态度如何,这样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以后我们做生意,应该注意哪些?
除了以上这些,我会更注重孩子的性格习惯的养成,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宝宝考勤表”的方式,引导孩子总结一天的表现,考勤的主要内容是每天的作息是否按时起床和按时午睡,是否有主动与人打招呼,是否有做到诚实守信、文明礼让、孝顺感恩等等,每天在打考勤时,和孩子们一起总结,每一项是否有做到,并引导通过举例说明每一项的完成情况,引导孩子从小应该养成好的性格习惯。
再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带着孩子,也参加了一年佛教寺院的少儿养正班和家长班,通过每周六孩子和家长过去学习,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利他,什么是孝道与感恩。。。。。
第三,如何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
让孩子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强,是我们每个做家长的期望,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在培养前,其实我们需要了解到,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有确定这些,我们才能以结果为导向,才能有目的去培养。
我们在几年前,就开始参加南方都市报周末售报活动,经过两年时间的锻炼,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向陌生人营销;面对别人的质疑,我们如何沟通,解开别人的疑问;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如何从伤心变得从容;面对同行在发传单,我们如何整合资源,让发传单的人也成为我们的客户;面对每一次售报,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设定目标,并努力达成目标。总之,两年的售报,让我们在真实的赚钱活动中,收获满满,自信、抗挫折、营销、沟通、整合资源、自我激励、坚持等等,而这些,都是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总之,父母就像一个指挥棒,你的格局,你的思想在哪里,你如何指引孩子的方向,决定了他的起点,有的甚至决定了他的终点,所以我们需要做好这方面的总教练,需要做好这方面的榜样,让孩子有思考问题的能力,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其实最重点的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升我们自己的格局,这样,才不会让孩子走偏方向!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