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清华17年的第十任校长梅贻琦曾说: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一段话也揭示了清华之所以能在百年之中始终成为莘莘学子理想中的大学,并不是因为它的教学楼漂亮,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在清华园内,有国内最顶级的学者和教授。
2021年3月4日,清华大学迎来了它的110周年校庆。领导人到清华考察时曾说:“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借着这个机会,新华社北京分社总编辑李斌,和清华园内那些学有大成的“大先生”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促膝长谈,李斌后来将访谈的内容高度还原,以对话的方式整理成了一本书《学问的秘密:这就是清华》。
这本书由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和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倾情推荐。
11位清华人:邱勇、杨振宁、丘成桐、姚期智、常沙娜、薛澜、陈来、阎学通、胡显章、戴琼海和白重恩的清华精神,一览无余的展现在我们读者眼前。
阅读这本书,使人不知不觉就会感受到一种激情,汲取到一种力量。也促使我们排除万难,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爱国是清华的精神底色
在清华大学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这110年间,爱国主义,始终犹如一条红线,贯穿这所学府。
从五四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西南联大时期,到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一代代清华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据悉,在新中国成立前的20年间,清华园里生活和工作过的爱国者总共有690名。
二、育人为本是清华的特色
书中有一句话,揭示了学问的秘密:世上名校,无非育人。而育人之道,在有良师。
清华110载,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现在清华已形成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
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以及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110年间,清华大学培养了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为我们的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清华始终坚持引育并重,保持师资力量的强大:截止2019年底,清华园内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高达90.1%。
三、坚持改革创新、开放进取,是清华始终不变的动力。
清华自诞生之日起就有开放办学的品格。
2016年,经过全校大讨论,清华开始实施全球战略,更加主动的走向世界。与50个国家,293所高校手牵手,建立了合作关系。
虽然今生无缘踏入清华大学的校园内,但有幸看到清华园中的佼佼者对学问,对人生智慧,对清华园未来的展望等等的论述,依然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