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视野狭窄,只是老师的瓶颈,不是老师的骄傲

视野狭窄,只是老师的瓶颈,不是老师的骄傲

作者: 芷水文心 | 来源:发表于2020-08-05 04:36 被阅读0次

题目太长,而且表意已经很温和。

其实我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作为老师,我们狭窄的视野,尤其是为自己狭窄视野而骄傲,因自己狭窄视野而偏执的态度和行为,正在一步一步毁掉我们的教育。

你以为我要说的是有关浙江考生满分作文一事吗?不,我只自省。


说来惭愧,前几天,我竟然是因为犇犇的缘故,才开始阅读《全球通史》。

上学期期末叙事,在安排暑期阅读挑战时,犇犇和班里的另外一位同学毅然选择了暑期挑战《全球通史》。暑假开始时,他先阅读了搁置书柜已久的一套《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做了铺垫,再开始《全球通史》的阅读。而事实是,这个暑假,他一不小心开始掉进物理世界,物理读本已经读了三四本了,《全球通史》才按任务每天推进十页左右。不得不说,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说,《全球通史》确实有些难。所以,同是一知半解的我,决定和孩子一起共读。

说实话,自从高中学过世界历史之后,我几乎从来没有涉略过这方面的内容。而且,我对世界历史的印象至今还只停留在初中历史老师所讲,高中几乎一无所获,唯一的记忆就是不断勾划重点,重复背诵知识点,每次都获得考试低分。

然而,这一次阅读完《全球通史》,我再一次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原来我的历史观还停留在过去二十年,我对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概念”与“知识”,我对于人类的发展,对于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对于世界发展的格局,竟然一无所知。甚至于我对于中国的历史,也缺少一个全局的认识。我这才开始理解了指间渡的几兄弟常常争论的某些话题的背景,我这才开始理解了“新闻”对我们的重要现世意义,以及一个人在注定永远封闭的世界里有多么需要具有审辨思维的能力。

然而,我并不觉得我因为这次阅读而博学了一点,我只是深深庆幸我又多获得了一点儿作为现代人的常识。——是的,站在人类丰厚的历史上,我们却用着原始人停滞而狭窄的眼光,这正是对人类几千年文明经验的浪费,如果不了解这些,我们与封闭的原始人有何区别?如果我们连这样的常识都缺乏,如果连这样的历史框架思维也没有,我作为老师是怎么站在讲台上一天一天、潜移默化地用我对世界的理解影响学生的?

细细想来,和犇犇共读《全球通史》也只是契机,真正点燃我对历史兴趣的,是上个月去郑州一中航空港实验学校的培训。师妹姗姗上了一堂有关“鸦片战争”的课,杨超老师分享了一堂“安史之乱”的课堂设计,干老师给了“新文综”定义和方向,我突然领会了新文综与语文的共性,也突然感受到了学习历史对任何学科老师的必要性。缺乏对历史的认识,我们就无法更好地理解我们现在的世界。每一个“我们”对“现代世界”错误的认识,都将在时间深处,必然导致我们国家的盲目与虚弱。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里,这不是危言耸听。


我又想起去年寒假时,原来毕业的学生雪琪因为要写一篇有关“师德”的毕业论文,回来与我聊天。我这个人一向不擅与人交往,即使是过去很亲近的学生,突然回到身边,也常常让我内心畏惧,不知所措。然而,雪琪带着她对教育的理解,让我有了更多的自省,我很感谢。

雪琪问我,老师群体有没有可能因为自己的“权力”,而做出一些有违师德的事情。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正面考虑“老师权力”这件事情,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把“老师”和“权力”做过关联。然而既然有这种理解存在,那就不得不引人深思。

我对雪琪说,教师职业道德,首先是人的道德,只要人群中有道德败坏的人,那任何团体都不可避免,教师团体、医生团体中也会有这样道德败坏的人,这是概率问题,只是教师团体这样的概率应该更小一些,但概率永远不可能为零,这些小概率也不能代表整个教师团体。其次,我所理解的教师“职业道德”,其实和专业程度有很大关联。比如,对于一个学生的犯错,或者面对一个学生对我的冒犯,放在刚毕业时,我可能会理解为是他的品德有问题,是他刻意冒犯我的自尊,我可能会因为这种理解用惩罚甚至更极端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情——尽管这样的事情并未发生。而现在,我可能会换个角度,站在他的处境里去思考他这样做的背景和原因,我会带着“所有犯错的孩子都是最需要帮助的孩子”这样的理解去温和地处理这件事情,甚至努力用专业的方式去疗愈和帮助他。

这是我的职业道德提高了吗?不,这只是我对教育的理解增多了,因此而获得的专业能力增强了。这专业能力从何而来?比如阅读相关书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儿童的人格教育》、《教育的目的》……阅读教育类的常识书籍,学习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而这些也只是一名老师应该掌握的常识。——当然,我知道,有人会说这些东西大学都学过了。学过了吗?我们只是考试了这些科目而已。毕业的前十年,我对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解与运用基本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之所以一无所知,是因为我们当初是在脱离实践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我们当初只是在学习概念,我们并没有涉入过相关领域的真正学习。

对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开始理解,我还只是近两年才获得了一点体会,而已。


哲学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人的生活里是没有哲学常识的。这半年来,国人唯一能感觉到的哲学,或许还只是关于疫情的一个段子:“每天小区保安都会举着体温枪向你提出三个有关灵魂的拷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众声喧哗,笑笑而已,何及拷问。

也许,我们的大脑从我们当年学习历史的那一刻就已经关闭了对哲学的思考,至少我是如此。什么哲学,就是一条一条难缠难解难背难写的“玄学”而已,对于我们的生活毫无意义,整本历史课本,最怕翻到的一页就是哲学。——这真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我们原本渴望通过小小的教材开启,但最终我们获得的是一扇又一扇门的相继关闭。

又或许,是因为我们的传统里就缺少这样的思考。因为中国的哲学从一开始,就带着浓浓的现实味道,很少指向对自身的追问与反思。少数可称道的哲学人物诸如王阳明也早已在历史课本中被贴上“唯心主义”的标签,成为被嘲弄的对象。我们缺少哲学的常识,更别说开启哲学的思维,所以我们无法拷问自己的灵魂,更别说审视自己的人生。

因为如此,我们连一点也读不懂今年浙江省的满分作文。

不用拿读不懂文中几个晦涩的词语来掩盖我们真正的无知,如果只是几个连读也读不出来的词语妨碍了我们,那结合上下文情境连蒙带猜的阅读,是小学的孩子也会的能力。其实我们真正读不懂的,是这篇文章里西方哲学的背景,以及对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反思。

什么海德格尔、尼采、麦金太尔、维特根斯坦?一个也没听过;什么“虚无主义”,“达达主义”,“书上的男爵”,“我的生活故事内嵌在共同体的故事之中”,“袪魅与赋魅”,“狮子、孩子与骆驼”,“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筑我们”?一句也听不懂。听不懂,不是这个十八岁中学生的错,他没有胡说,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这不知道,不应该成为我们引以为傲的骄傲!

是的,第一遍,我也被读懵了。如果没有去年暑假跟着干老师共读十天海德格尔与尼采剩余的一点火星,我可能没有第二次阅读的勇气。可是当我第二次阅读时,我对这个十八岁的高中生,一个在考场上把出题者“人生的体验”写成“人生的追问”的高考考生,表示钦佩与尊重,同时,身为一名年近不惑的语文老师,为自己去年才开始懂得哲学的明亮,为自己今年尚且无知感到惭愧。

有人说,这个学生太爱“炫”了。我想说,我也曾在高考作文场上想方设法炫了一下司汤达,力图博得阅卷老师的欢心,实际也获得了比平时更高的分;我想说,只许众生(包括数以万计的成人)营造一个炫技的场,就不许一个十八岁的学生因此获得高分?我想说,给予这个高分,我们到底想要倡导什么?我们不是倡导生僻词语的采用,我们倡导的是广博的阅读、真正的思考、丰富的风格。我想说,在我上大学时,我身边的同学都还喜欢引经据典、证明观点,如今我们都已洗尽铅华,变得“朴俗”起来,这是为文的一个过程,这是人生必然的阅历,何必挺着岁月给你的腰杆去要求一个还只能坐着的学生?

也许,我只能用这位考生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明:“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去郑州之前,因为沙龙的需要,我请点点校长统计了一下老师们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击中了我,我把它放到了沙龙讨论的最后,那就是:十年教学,遭遇瓶颈,我该怎么成长?

这也是两年前我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如果只教考试,十年磨剑真的够了;但是要做教育,那真是一入候门深似海,要前行的路,还太远了!

                  8月5日晨4:31

突破瓶颈(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视野狭窄,只是老师的瓶颈,不是老师的骄傲

    题目太长,而且表意已经很温和。 其实我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作为老师,我们狭窄的视野,尤其是为自己狭窄视野而骄...

  • 老师的骄傲

    我们小朋友的努力,永远是老师的骄傲,台上一分钟,台下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不管我们有再多的不愿意,再多的小情...

  • 骄傲的小老师

    今天早读,布置同学们背诵《春夜喜雨》以及第3课字词句。对于D 生的要求是背会古诗即可。 早读时间过...

  • 老师的骄傲20100311

    周一。 太阳很给力 某校学生在智能业界很有名,于是有老师发了央视釆访那学生的视频,有位老师问:他是你学生吗?发视频...

  • 一念一世界

    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不拓宽心路,很难打开视野。视野不宽,脚下视野的路...

  • 隧道视野效应 - 认知局限

    隧道视野效应的定义 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不能缺乏远见和洞察力,视野开...

  • 特岗老师的骄傲

    2018年6月我大学毕业了,9月我上班了!我成为了一名特岗教师!那什么是特岗教师呢?这是我在网上百度搜到的关于特岗...

  • 二十几岁,最重要的是眼界

    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不拓宽心路,很难打开视野。视野不宽,脚下的路也会...

  • 1008

    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不拓宽心路,很难打开视野。视野不宽,脚下的路也会...

  • 晨读感悟 如何摆脱隧道视野?

    隧道视野就是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 引发“隧道视野”的原因是信息匮乏或者思考不全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视野狭窄,只是老师的瓶颈,不是老师的骄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ei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