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盹对应着θ波,因为阻断了外界的输入,大脑这时候的处理很容易产生意念。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候我是全身心的在思考啊,越想越兴奋,怎么也停不住,甚至无法睡眠。这种状态的思考是很累的大部分处于β波,而我们希望思考的时候产生的ɑ波。这就要说到慢慢思考的作用了。我们很多情况下的思考属于被动性思考,只有等需要的时候才会去思考,比如工作急迫的任务,这时候你的思考往往带着压力,当然并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希望让投入行思考的正面作用做大化。
所以怎么慢慢思考?这是一种近乎冥想的思考方式,刻意放慢自己的思考速度,放下思考的紧张压力,全省松弛。要相信自己只要坚持的投入性思考,问题会解决的,即使解决不了,也会让你很有收获。请放下时间和环境给予你的压力。
这里我又想起了我的朋友M。M君是我的大学同学。大学时,他是个怪人,跟大伙总是格格不入。他是一个比较自负的家伙,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一度不喜欢这个家伙。他很少上课,总是把自己关在宿舍看书,或出去游荡。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大四。之后,他渐渐融入了我们,再之后考研了,还考上了一牛掰学校。现在整个一阳光大男孩。后来聊天的时候,他说当年很迷茫,于是必须要花时间想明白,不然什么事都做不了。
来源:几米漫画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死亡更确定无疑的了。但人们尽管准备过冬,却不准备死亡
——托尔斯泰
作者提到生死,有点灌鸡汤的嫌疑。固有一死,和不活的更开心,更有价值一点呢。
我们从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唯一能够抵抗死亡的就是度过自己最有价值的人生。绝不接受勉强活着的人生,我们要使每一天都洋溢着生机,充满喜悦,只要活着就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价值。
作者还系统的告知我们怎样有步骤的练习思考。
第一阶段:每天思考20分钟
第二阶段:慢慢思考,思考2个小时
第三阶段:找个空闲时间,思考一整天
第四阶段:头脑活动最大化,思考7天
第五阶段:一个月以上投入性思考,价值观改变
具体的可以去翻书啦。
接下来我列出了的几个问题,也尝试着自己来回答。
- 问题1:事情总是太多了,该如何进行专注的思考呢?
有的朋友说,作者的工作性质跟他们不一样。他主要从事的是科研,不需要太多的应酬,太多的杂事来烦扰他。
其实,这是一种借口。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不要总认为你是独一无二的。认作自己是最普通的普通人其实未尝不是件好事。
难道科学家身边就没有各种杂事,破事吗?升职称,同事关系,上课,家庭等等,你说他会缺了哪一件。文中作者也曾说过,以前为了毕业发的论文达标,非常的苦恼。但是他找到门路之后,才发现追求一些外在的东西是多么令人痛苦。当你全身心的投入到你认为有价值的事业当中时,你会发现过程其实也是很美好。
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杂事,破事,谁也避免不了,我们最好能做的就是去远离它,不要它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占据一定空间。投身到真正有价值的地方才是幸福的活法。
- 问题2:任何的问题都值得这么思考吗?
人痛苦的根源:总是缅怀着过去的不幸,又憧憬着未来的美好,鲜有活在当下的。
不是说鸡毛蒜皮的事情也要努力的思考。很多的思考是没有意义的,我记得看过一篇很流行的文章《你就是想的太多》。具体可自行搜索。
- 问题3:如果不是我喜欢做的事业,我该如何应用投入性思考呢?
这是人生方向的问题,投入性思考方向吧。但这个问题,很难几天思考的了。我觉得结合实践吧,持续的思考这个问题。或者在某个事业上进行投入性的思考,有可能你就会爱上这份事业。
- 问题4:现在的社会,倡导快速的学习能力,和多任务的处理能力。进行这样一个投入性思考是否会浪费时间,得不偿失?
的确,随着社会压力的越来越大,每个人好似都在拼命学习。投入性的思考貌似会耽误其他事情的学习或处理。李笑来在他的书中就明确表达过讨厌不能够同时处理多件事情的人,因为他们笨。哈哈,李笑来老师也不能够在计算高难度的数学题时,又跟人闲扯吧。我觉得他的意思应该是随时能够转换思维吧。有时候,我们何不笨一点好呢。投入性的思考,问题会更加深刻,也会更加有价值不是。看似很忙的人,其实他到底学到了多少呢?
有人问被打断了思考怎么办,分清主次,弱化”打断“对你的影响,有时间就思考吧,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