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济学院的刘晟亚回忆自己的高三时说:
高三这段不寻常的日子是可以很主观的,是可以被我们掌控的,重在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去度过。
刚进入高三,你会发现课表上只剩下主科的车轮站式日程,就会有抵触和畏惧心理,
这都是正常的。
但是你需要把这些情绪强压下去,增强自己进入高三的兴奋感,这样才能让自己很快适应学习的节奏。
通常第一轮复习,知识点都会细铺一遍,所以必须稳扎稳打,踏实不可冒进,多思考多发问,一步一个脚印。
第二轮复习时,要带着查漏补缺的心态,找到自己的漏点和薄弱环节,着重突击。
第三轮复习,学习自主性尤为重要。这个时候也是大家普遍开始松懈的阶段。
刘晟亚说,自己一直到走进考场,他都没有松懈,生怕自己考试手生最后功亏一篑。
这种谨慎的钉子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高考当天,他带着小紧张、小亢奋、小释然的心情,走完了高考之路。最后大获成功。
可以说心态是他高考制胜的独家法宝,脚踏实地地学,肯定自己的每次进步,以此带着激情,一往无前;
不盲目与人比较,相信自己,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提高和进步;
积极和老师、同学、父母沟通,他认为高考不是一个人的战役,而是一群人的通力合作,所谓旁观者清,从周围人身上看到自己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反省。
他推荐高考学子们读一读《哈佛积极心理学》和《心的出路》,可见他也从中取了不少经。
他建议家长双方不要都做“积极分子”,而是要有那么一方能“静坐旁观”,负责与孩子聊聊高考之外的趣事,在大事儿上提供建议就好;
要鼓励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一对心存希望的父母,将给到孩子无法想象的自信力;
如果出现问题,父母不要一味批评和沮丧,要将目光着眼于孩子在学习方法、习惯、心理的种种问题,
协商找出解决方法,并细心关注孩子之后的改进状况。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也没有盲目努力而不思考的成功,高考最后一天,祝愿莘莘学子们都能考到与自己努力相匹配的成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