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都说教育改变人生,你可曾想过,你受的教育只是学完了教科书而已?

都说教育改变人生,你可曾想过,你受的教育只是学完了教科书而已?

作者: 书影中的诺拉 | 来源:发表于2020-10-20 14:37 被阅读0次

    给大家介绍一位作者吴军,对于知道他的人来说,是个科技弄潮儿,在硅谷都非常有名,也写过很多评分很高的作品,比如《浪潮之巅》和《见识》。这次推荐的书《大学之路》对于不懂科技的人来说也是不可不读的佳作,毕竟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的人,获取知识变得易如反掌,但是如何去调用这些知识过上幸福的人生,可能是很多家长和青年人不曾思考的问题了。

    作为一名家长,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对孩子的规划就是简单的一句话“必须上大学,必须上好大学”,这是非常传统的亚洲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身为一名同样在传统教育下长大的亚洲家长,我既同意又不敢苟同她的这句话。一方面在大部分国人把孩子当做精英来培养,不允许有其他的路走,不论什么样的孩子都要去做精英。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做精英的材料,更不是每个人都想做精英,似乎没人关心孩子的喜好。同样,我觉得家长就是孩子的起点这句话太对了,家长什么样的格局,孩子就会在什么样的框架下长大。我们的传统教育注重考试分数和排名,而这就该是我们人生的最终归宿吗,人生是一个追寻幸福的过程,还是注重排名的比赛呢?

    所有人都应该读,了解教育和高等学府的本质

    无数迷茫的大学生,被当做天之骄子一样长大成人,毕业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志业,甚至频频爆出因为延毕等压力导致自杀,年龄还越来越小的趋势,因为很多家长、学生甚至社会都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上大学?要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恰好,手边有一本吴军的《大学之路》,是帮他女儿们选大学的故事以及从事海外大学研究的一本集合体。吴军毕业于清华大学,先工作再走出国门继续深造,他的一些思考一定可以启发对教育、大学感兴趣的人。适合家长和年轻人读一读,不要再画地为牢。

    首先,为什么要上大学?这个回答明显的分为两派,亚洲代表认为上大学是阶级晋升,高收入的保障;而很多欧洲国家,认为大学是一些从事某些专业的必要途径,比如医生、律师和工程师,而很多特殊的专业技能比如园艺、烘焙、厨师、酿酒师和品酒师,是要通过专业技术学校的学习来完成的。大学里的内容如果和自己的兴趣、能力无关,那么是没必要上大学的,并且他们的收入也不低,生活也非常体面。

    其次,大学的教育应该分两个阶段:以通才教育为主的本科阶段,以专才教育为主的研究生阶段。在本科生阶段,学生们接受的应该是“大行知道(University Knowledge),而不仅仅是“雕虫小技(Skills)”这个观点是约翰·纽曼根据牛津大学的教育经验总结出来的,他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讲到:“如果让我必须在那种由老师管着、学够学分就能毕业的大学,和那种没有教授和考试,让年轻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三四年的大学中选一种,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为什么呢?我是这样想的: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具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时,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学会读到的行为判断力”这才是通才教育的精髓,为了保证通才教育,大学不应该限制学生的专业,至少要允许学生换专业。”

    还有,对于挑选大学,到底是每年一次的QS排名更重要,还是你想学的专业实力更重要呢?比如,我们都耳熟能详的8大藤校,一个对工程感兴趣的学生,是选择耶鲁这样名气很大但是工程领域其实非常弱的学校,还是选择佐治亚工学院和普渡大学这种名气二流但是在工程领域水平一流的大学?大家就见仁见智了。

    很多中国孩子,即便是到了国外也是用在中国的方式去读书,缺乏与当地人的互动和对所读大学的了解,只是为了名声和毕业证,这样读回来的孩子难免心里会有落差,不是大学有问题,是你太一厢情愿的以为大学就是个照本宣科的地方了。这样学习,又何必出来呢,上上网课就够了。

    对于学习,作者贯穿古今,既了解最新现在最优秀的教育理念,也能讲清楚中国和其他国家自古以来的学习形态,学习方法以及选拔机制,让我们不一味的追求在某个大学或者是某个结果,而是回归到人的本心,你适合做什么,如果你想明白这个问题,那么这本书就是一个理清未来的蓝图;如果你一直深陷课本知识,考试分数和排名,那么这本书你更应该读一读,是时候抬头看路,跳出你的井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说教育改变人生,你可曾想过,你受的教育只是学完了教科书而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ld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