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晨,我出门下楼,在拐角看见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心里一紧,立即提高了戒备。仔细一看,是一只很丑、很黑、很吓人的小狗。我看着它,它也盯着我看,我僵了一下,心跳加速,汗毛直立,不敢跑,也不敢不动,假装没事地继续走,一边眼角的余光打量着狗的动作。
狗跟了我几步,我不敢回头看,又怕它突然朝我扑过来,胆战心惊地继续走,同时脑海里闪过无数念头——“哪个变态的养这么一只狗,是为了吓唬人的吗!”“它不会就住在我们这一栋楼吧?” 同时,我的皮肤一阵过电的感觉,呼吸也乱了节奏。我强装镇定地走下楼,内心依然难以平静。
现在,再回想那时的情景,仍觉得“无限的恐惧”。
这种恐惧是很直观的,它让人避无可避,给你很强烈的冲击。但有些恐惧是很隐蔽的,你甚至觉察不到。
我先生特别排斥“外面的东西”,比如,从外面回到家后凡是与外部有接触的东西都是脏的……相处这么多年,我们没少为此争吵。
而我特别受不了别人态度恶劣地跟我说话,就不能好好说吗,怒!
有人特别受不了伴侣离家出走,你怎么吵怎么闹都行,就是不能走;
有人特别害怕孤独,宁可找个人天天吵架,也不愿意孤身一人;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雷区”,这种情况更多地是一种无意识——忍不了,压不住,避不开。下次再发生相似情境,依然会被触发。
我先生每次按他的标准要求我,我都很不爽——你担心的东西,并不在我的恐惧范围内,我不希望被限制!(火火火~)
后来,渐渐的我理解了他的恐惧,幼时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带给他的不安全感,我只能想象,永远不能感同身受。种种原因,这种恐惧可能转化成了对外部世界的敌意。
我的恐惧源于被父母忽视所产生的低价值感,当感到被“蔑视”时,就会触发这种感觉,然后就会怒火中烧。
不能忍受伴侣离家出走的人,可能曾亲眼目睹父母离他而去又无力改变,这种无力感以愤怒的情绪掩饰。
或许我们没法真正了解是什么东西在无意识中捣乱。
你可以用桶接住水滴,但却无法使水流停住。
成长的过程中,一些不能接纳的痛苦的情绪或思维可能被我们压抑到了潜意识中,使得我们后面一直在做拿桶接水的动作。
起码,我们要看到关于“对和错”的不确定性——你几乎不可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因为你们有不同的体验和人生经历。
人其实是很复杂的,简单地用对错来一刀切,就是忽视这种复杂性,来满足自恋的需求,然而,即使你是对的又怎么样呢,并不能使你过得更幸福快乐。
我们可以不断尝试看到情绪背后的诉求——我们自己的,和别人的。
我们会怎样对待一个害怕的小孩?
如果,我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小男孩——
我一定会冲上去抱抱他,尽可能的安抚他,同时心中有无限怜惜。
而现在,那个恐惧的男孩变成了这样——
那就恨不能踹两脚了吧!
电视剧《燃烧》里,许军被村里的男孩追打,他妈妈却把他关在家门外不让他进去,对他说“你是个大人了,你要勇敢,你要面对,你要比他们还凶”。结果儿子被打的头破血流,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勇敢是基于爱和归属感的,而非基于恐惧和逼迫。
有的恐惧,直接让我们僵住,无法动弹。而生活中大多数恐惧不会到那种程度,我们会掩饰自己的恐惧,逃避那种感觉,而最常用的策略就是“愤怒”。
情绪是信使,我们习惯了做哈喇子摸国王,斩了报坏消息的信使。
So, 别急着下结论,先试着理解TA/自己,看看情绪背后,隐藏着什么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