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学习政治,老师要求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当时真的不明白是啥意思,老师估计也讲不明白。
再后来自己的年纪大了一点,发觉自己和别人看待同样问题的方式,以及做出的反应,都有很大的差别。隐隐觉得跟对方的底层观念差异很大,偶尔会蹦出一句“三观不合”,具体差异在哪里,还是说不清楚。
如今才真的意识到,所谓的价值观不同,最根本的差别就是在内心深处,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与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不是一样的。也就是因为这个差别的存在,才导致的三观不合。
或者说在你心里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在我的心里或许根本无足轻重,反之亦然的时候,我们面对同样的问题,在作出反应的时候,差别就会非常巨大。
现实中的很多家庭纠纷就是如此,你觉得亲情无价,他觉得财富更好,这样巨大的观念差异,生活在一起就会非常痛苦。你觉得孩子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他觉得家庭教育可有可无,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你觉得孩子的性格要开朗乐观坚韧不拔,他觉得孩子只要身体健康听话乖巧就好。所以家庭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分歧争吵,都源于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但是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价值观的定型需要一段时期,有的时候甚至会因为一件事一句话,而彻底颠覆我们的价值观。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不断丰富,听到的看到的事情总是会不断的冲击我们自己的观念,让我们不得不改变自己,适应现实。我从农村到军营,又到省会,很多事情都是我过去闻所未闻的,都需要我不断地摸索适应,学习了解。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因为现实会逼迫你不断的做出新的调整和改变。我们的命运都是自己选择出来的。选择的基础是价值观,而价值观又是由一个个概念和方法论组成的。所以我们就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一点一点帮助大家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每次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纠结,不是因为我们分不清好坏,而是因为每个选择都有自己的优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拷问自己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年轻的时候你会看中事业,后来你会关注家庭,再后来你会注重健康、财富,在这不断地调整的过程中,我们才逐步走向成熟。你之所以有现在的性格,都是在长年累月的选择过后,慢慢叠加出来。什么是更好的?什么是最好的?平时多问自己这两个问题的人,当他们面临选择的时候,会更加从容。因为他们早就知道,哪些好处对他们来说更有意义,哪些坏处是他们可以容忍的。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提前准备。只要你用心树立好自己的价值观,当面对重大选择的时候就不会乱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