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先秦
左传摘记-隐公十年

左传摘记-隐公十年

作者: Dr_hejiasheng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11:52 被阅读11次

    1 十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

    译:

    十年春季,周王室历法的正月,鲁隐公在中丘会见齐僖公、郑庄公。癸丑日,在邓地会盟,决定出兵日期。

    赏析:

    隐公十年为前713年,该年有闰十三月。经过隐公九年一年的筹备,三国正式会盟,决定组建联军伐宋,以及商定战利品分割方案。

    2 夏五月羽父先会齐侯、郑伯伐宋。六月戊申,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壬戌,公败宋师于菅。庚午,郑师入郜。辛未,归于我。庚辰,郑师入防。辛巳,归于我。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

    译:

    夏季五月,羽父事先会合齐僖公、郑庄公,进攻宋国。六月庚申,隐公在老桃会见齐僖公、郑庄公。壬戌日,隐公在菅地打败宋军。庚午日,郑国军队开进郜地。辛未日,郑国把郜地归属于我国。庚辰日,郑国军队又开进防地。辛巳日,郑国把防地归属于我国。君子说:“郑庄公这样做,可以说合于正道了。用天子的命令讨伐不来朝觐的诸侯,自己不贪求土地,而用来犒赏服从天子命令的鲁国,这是正道的根本啊。”

    赏析:

    鲁隐公派公子翚先率军去会合齐郑军队,攻打宋国。六月鲁隐公亲自前往,与齐僖公郑庄公会面。六月无戊申日,戊申日在壬戌前,或许为庚申之误。庚申为六月初四,公历五月七日,鲁隐公、齐僖公、郑庄公在老桃会盟。六月壬戌为六月初六,公历五月九日,鲁隐公在菅邑击败宋军。庚午日即六月十四,公历五月十七,郑军进入郜邑。辛未日即六月十五,公历五月十八,郑将郜邑归还鲁。庚辰日即六月廿四,公历五月二十七,郑军进入防邑。辛巳日即六月廿五,公历五月二十八,郑将防邑归还鲁。

    从整个战争过程来看,几乎伐宋所有收获,都归了鲁国。而齐国、郑国相当于没有任何收益。由此可以判断,本次伐宋并不是由郑庄公发起,而应当是由鲁隐公牵头。当是鲁隐公经过了多年的隐忍之后,为了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而发起的一次战争。而在这次战争中,他不仅收获了土地,而且还能指挥鲁国军队,获得了国内的认可。这也第二年公子翚之所以提议让他杀掉桓公的原因,即公子翚认可了隐公的能力,开始服从隐公。

    所谓君子的评价,应当不是《左传》原文。因为这个评价根本没有顾及郑庄公在对待王室上的双重标准,也没有指出这次战争的不义,更没有指出鲁隐公的谋划,应当是后世一个不懂《左传》的儒生所添加。

    3 蔡人、卫人、郕人不会王命。秋七月庚寅,郑师入郊。犹在郊,宋人、卫人入郑。蔡人从之,伐戴。八月壬戌,郑伯围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宋、卫既入郑,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败。九月戊寅,郑伯入宋。

    译:

    蔡国人、卫国人、郕国没有听从天子的命令去讨伐宋国。秋七月庚寅日,郑国的军队回到新郑郊外。还在郊外没有入城的的时候,宋国、卫国的军队就攻入了郑国,而蔡国军队也随着宋卫而进攻郑国附庸戴国。八月壬戌日,郑庄公包围戴国。癸亥日,攻克戴国,俘虏了三国军队。宋军、卫军已经攻入郑国,然而因为要攻打戴国才联合蔡国,因此蔡国人心怀不满,导致三支军队内部不和而失败。九月戊寅,郑庄公率军攻入宋国。

    赏析:

    齐鲁郑伐宋,是挟天子令诸侯,给周边的诸侯都下了命令。而蔡、卫、郕并没有听从。前期伐宋结束后,宋国卫国反攻郑国,并联合蔡国一同进攻。戴,《春秋》原文为“𨚵”,金文书作“𢦏”,此时是郑国附庸国。然而联军在戴邑与郑国决战时,由于内部不和而战败。而郑国趁机灭掉戴国,并于九月再次攻入宋国。

    4 冬,齐人、郑人入郕,讨违王命也。

    译:

    冬季,齐军、郑军攻入郕国,这是讨伐郕国违背天子的命令。

    赏析:

    郕国在卫、齐、鲁之间,与郑国并不相邻。隐公五年时,“卫之乱也,郕人侵卫,故卫师入郕。” 郕国由此成了卫国的附庸。此处齐国郑国攻打郕国,应当是三国密谋的一部分,即郑国取戴,鲁国取郜、防,齐国取郕。当然本次战争并没有灭掉郕国,齐国只是占领了郕国的一部分土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左传摘记-隐公十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ne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