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

作者: 诸葛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11-17 13:20 被阅读0次

            貌似挺长时间没写文章了,前两天见一作家在其书中说,发现自己变老的症状之一,就是写东西的速度和灵感不如从前了。看到这儿心里当时就“激灵”了一下,幸好,就目前来看咱身上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明显症状。虽然写作的频率和步伐较过去确实滞后了一些,但这并不代表着创作上的停止,那些用来对付领导迎合观众的节目文稿,以及用来抒发情绪记录琐碎的微信说说,咱都一点儿没耽误。另外,前段时间逛了趟文具店,买了本五颜六色的笔记簿回来,且由此一发不可收的开始了纯手工写作,目前为止基本是每日一篇,也因此直接影响了空间日志的产量。不过,在习惯了敲打键盘之后,如今再次拿起纸笔来写作,忽然感觉到了一份回归般的亲切。

            我们这代人,但凡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就都有过在作文纸上码字的经历。赶上语文考试的时候,最后一篇作文若是字迹清楚,稿面干净的,还能额外加分。后来逐渐喜欢上了写作,每次整理好思路,情绪酝酿到位后,在书桌前坐下,给钢笔吸足墨水,铺开素净的稿纸,然后深吸一口气,将自以为工整的字一个接一个的码于方格之内,内心庄严得仿佛在进行一场仪式。

            后来在学校的校园刊物里当了编辑,身份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状态的变化。首先是写东西变得更加字斟句酌了,处处都以专业文字工作者的态度来要求自己,一篇文章几易其稿是常有的事。当它变成铅字发表出来之后,再回头去看那份已经被涂改得面目全非的手稿,总会从心底冒出一份别样的成就感。另外,就是看到了周围同学交来的各种稿件,从不同的字迹以及文稿的修改痕迹上,不难体察出作者的自身性格及写作思路。

            除了此类充满文学性的手稿之外,还有两类手稿,情感色彩和生活气息就相对浓郁了很多。一类是信件,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会用最传统的邮票和信封,去给远方的人寄上一封信。曾经有那么几年时间,我便是在不停地写信、收信、回信中度过的,家中至今还保存着满满一箱子当年来自各地的信件。信,是一个人专门写给另外一个人的手稿,根据收信对象的不同,手稿的内容、篇幅、字迹,乃至所用信笺都会有所不同。当年给喜欢的女孩儿写信,在稿纸上写好之后,还要再推敲修改一遍,然后誊抄到专门为其挑选的信笺上,浓情蜜意,尽在字里行间!当时写信用得最多的一句问候叫:见字如面。是啊,见字如面,看着那熟悉的字迹,仿佛写信之人就坐在眼前一般,温暖而亲切。现在很难再有这种感觉了,一封电子邮件、一条微信语音、一个视频对话,瞬间拉近了距离,冲淡了思念,虽天涯若比邻,却海内无知己。

            还有一种小纸条,通常传递于课堂之上,同桌之间,所用书写工具往往信手拈来,内容更是五花八门。这可以算做最早的QQ聊天,当年为此没少挨老师的粉笔头,此类纸条本人家中至今仍存有两信封。

            手稿是一种富有生命和温度,同时也是最有质感和灵性的文字载体。然而,科技的发展,让书写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电脑将传统写作者几乎尽数招安,手稿逐渐成为了文物,一人一桌一纸一笔的书写方式,正随着噼里啪啦的敲击键盘声渐行渐远。或许无需再过多久,我们所能见到的,便只剩不断更新换代的数码工具,以及越来越多的提笔忘字之人。

    手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手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qjvxtx.html